北京連日暴雨,給居庸關長城也帶來了“壓力”。昨日下午,一組長城部分出現坍塌的照片在網絡流傳。昌平區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證實,居庸關長城南關甕城外的東側護坡發生滑坡,并非網傳的長城主體,坍塌處約30米長,護坡下為京藏高速,為不影響相關路段交通,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相關人員已到現場進行搶修。截至昨日19時15分,京藏高速部分車道仍因此封閉。
據氣象部門預測,北京的此輪降雨將持續。今日仍有強降雨過程。
新京報記者 鄧琦 李馨 王煜 信娜 實習生漆秋豆
居庸關長城護坡滑坡,無人傷亡
昨天下午,一組長城部分路段出現滑坡的照片在網絡流傳。新京報記者看到,照片中,由上至下四級墻磚均出現滑坡現象,堆砌的磚石滑落,城墻內的夯土“外溢”。
目擊者張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昨日14時左右,自己和家人在居庸關長城水庫停車場停車時,聽到轟隆隆的聲音,回頭就看見灰塵四起,城墻下方出現垮塌。張先生稱,現場并沒有人受傷。
居庸關長城景區管委會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確認,滑坡的城墻系居庸關長城南關段護坡,初步判斷,滑坡的原因與連日暴雨有關。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報告。
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一位負責人介紹,昨日,居庸關長城處瞬時的暴雨超過以往,14時許,居庸關長城南關甕城外的東側護坡發生滑坡,并非此前網傳的長城主體,坍塌處約30米長。
關閉三個檢票口,高速部分車道臨時封閉
新京報記者從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了解到,險情發生后,景區管理部門即采取措施,控制險情蔓延,并協調高速交管部門做好車輛分流。
昨日17時左右,為避免滑坡碎石滑落到高速公路,護坡下方的京藏高速部分路段進行了斷路搶修。負責該路段高速公路維護的首發養護公司一位負責人稱,針對事發路段,他們采取了臨時封路分流的措施。此外,首發養護公司為京藏高速滑坡路段安裝了護網,防止碎石掉落。
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一名負責人表示,為確保游客安全,景區暫時關閉居庸關長城1號車場、2號車場以及云臺三個售檢票口,待險情排除后再開放。
新京報記者從首發養護公司了解到,截至昨日19時15分,事發路段已開通了兩條車道,但仍采取封閉最內側車道的措施。
據了解,滑坡段將重點做好排險工作,控制險情蔓延。而關于此次滑坡是否會對長城主體造成影響,仍需待雨停后對險情進行評估。
昨日降雨量入汛以來第二高
這場降雨從昨日凌晨拉開帷幕。據悉,這是北京今年入汛以來有量降水的第24場、主要降水的第17場。
昨日,北京兩次發布暴雨藍色預警。為了應對強降雨,北京市氣象局于19日7時45分啟動Ⅳ級應急響應。
監測顯示,昨日1時至20時,全市雨量監測站平均達23.5毫米,城區平均26.2毫米,最大為昌平響潭,達111.6毫米。
此前,北京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出現在6月27日,當時全市平均降雨量為24.7毫米,最大降雨量延慶玉渡山站104.6毫米。這意味著,截至昨日20時,這場降雨距離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僅一步之遙。
■ 措施
微博或APP可查看積水點
記者從市防汛部門了解到,目前,各部門將持續關注最新降雨及道路情況,并及時清理積水。
此外,此前掛賬督辦的積水點也將經歷暴雨考驗。據了解,今年已掛賬督辦42處積水點,并研究推進下凹式立交橋排水治理,切實改善下凹式立交橋積水狀況。
是否能保證不再積水?市防汛辦相關負責人解釋,治理后可提高其標準,比如過去36毫米降水量可形成積水的區域,可提高至56毫米降水量也不會形成積水。
此外,記者了解到,今年,市民還可通過APP或微博查詢積水點。北京交警部門與導航平臺合作,降雨時對外發布實時路況信息。市民也可通過百度地圖及高德地圖了解積水點信息。
市防汛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浪微博會搜索市民發布的積水點并提供給防汛部門進行監測。此外,防汛辦設置了100處積水點固定站監測信息。
據了解,市防汛辦將通過@天氣預報和@天氣通官方賬號發布北京市區域內雨水情等權威信息。此外,通過天氣通APP發布北京市區域內的實時降雨、城區道路積水信息。
■ 預報
北京今日局地可能有大暴雨
據了解,這場強降雨今日仍將持續。據防汛部門介紹,這可能是今年北京入汛以來全市范圍內最強降雨。
氣象預報顯示,今天白天仍有強降雨過程,過程累計雨量達暴雨量級,局地可達大暴雨量級,請大家盡量減少戶外活動,注意交通安全,山區防范地質災害。
按照降水等級標準,當24小時累計降水量達到50毫米以上為暴雨量級;24小時累計降雨量達到100毫米以上為大暴雨量級。
昨日市國土局和市氣象局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藍色預警。今日,房山、門頭溝、延慶、昌平、海淀等地山區發生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的風險較高。
北方10余省份現最大范圍較強降水
記者19日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7月18日至19日,華北多地出現入汛以來較強降水天氣過程,中央氣象臺19日10時升級暴雨預警為橙色,中國氣象局提升重大氣象災害(暴雨)四級為三級應急響應。
據了解,此次降雨過程成為今年入汛以來影響北方范圍最廣的降雨。從18日開始,此次降雨過程先后影響了西北、華北、黃淮等地的十幾個省份。從目前的監測來看,受降雨影響的區域,普遍出現了大到暴雨。其中,山西中南部、河南中南部部分地區出現100毫米以上降水,河南北部局地超過300毫米。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指出,這次強降雨天氣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副熱帶高氣壓加強北抬,副高外側有強盛的暖濕氣流,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水汽,這些水汽在華北、黃淮一帶與冷空氣劇烈交匯,造成了強度較強的黃淮氣旋,從而導致強降水天氣的發生和發展。
氣象部門指出,19日至20日,由于降水范圍廣,雨量大,局地會出現短時強降雨天氣,對華北、黃淮等地公眾出行以及交通都將產生較大影響,相關部門應及時做好疏導工作。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