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與優步“牽手”之后,滴滴遭到一系列“差評”。上個月,宣布達成戰略協議時,大家就已經紛紛做出預測,燒錢大戰結束,補貼停止,漲價是遲早問題。果然,滴滴沒有讓大家失望。而用戶和司機的“背叛”,不一定是滴滴不想看到的。
價格多次上漲之后,9月5日,滴滴順風車再次被曝漲價20%。很多人認為,滴滴優步合并后的價格提升早晚都會來臨,這也是“壟斷”所造成的影響之一。這一點難道滴滴真的不清楚嗎?也許是資本的壓力,也可能是滴滴出于戰略的考慮,大家接著看。
滴滴順風車最新定價規則,起步價從10元(含3公里)上調至12元(含3公里),每公里定價從1.3元上調至1.5元。對于順風車乘客,若是一段接近13公里的路程,調整過后價位,相比之前貴約4元。4元可能不算多,但是滴滴這4塊錢漲的道理是在哪里?看我接著為大家分析。
首先滴滴確認了價格調整的信息,并表示,為了實現成本的合理分攤,鼓勵用戶共享出行健康發展,滴滴順風車在部分城市的價格進行了上調。
9月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滴滴優步因為合并未進行反壟斷申報而遭遇兩次約談,而商務部目前正在調查此事。
也就是說,滴滴與優步合并一事正在調查當中,而滴滴方面接二連三的漲價,似乎與商
務部的調查背道而馳,滴滴到底在下一盤什么棋?
我們都知道司機和乘客永遠是出行兩個主角,而這兩個主角是“墻頭草”,簡單的說,誰那有便宜,就倒向誰。今天用滴滴,明天可能就是易到了,說變就變。
另一方面,滴滴給司機端的補貼也已經大幅度縮水。
不少用戶已經開始放棄滴滴。相比5月,滴滴6月的用戶滲透率開始下降。到7月,滴滴的用戶滲透率顯現了大幅下滑的趨勢,跌幅近10%。(滲漏率指:使用應用的人數占所在領域活躍人數的比例。)
受多次漲價影響,滴滴的用戶粘性在逐漸降低,在這樣的情況下,用戶開始重新考慮出行方式,大有回歸公共交通的趨勢。在外界看來,滴滴剛剛進入市場時,用瘋狂補貼的形式吸引到了大量的用戶,是強行把用戶從其他平臺以及公共交通中搶過來的。
而如今,在資本的壓力下,價格提升、補貼停止。滴滴能眼睜睜的看著用巨額資金所打下的江山就這樣白白的葬送嗎?
另一方面,滴滴平臺上安全事故頻發,成為網友和媒體關注的焦點,專車平臺的安全問題推到風口浪尖。雖然,滴滴多次發表各種各樣的聲明,可效果恰如石沉大海。擁有如此大的體量,經過數輪融資的滴滴,服務質量在滴滴用戶看來,似乎是一個永遠的夢。
當下,市場上除了滴滴和優步專車以外,還有神州專車、首汽約車等專車服務。僅易到用車擁有高端的價格較高的“專車”服務,若拿服務來講,滴滴遠比不上易到用車的服務。
滴滴和優步的合并,絕不意味著出行領域的競爭已經結束。這場合并使得中國出行市場將回歸商業本質,瘋狂補貼“燒錢”的時代將過去,重回用服務和品質贏得市場的時代。
其實,滴滴不是看不到現在的狀況。其一,易到在服務體驗上也占有一定優勢,而且易到的車型比滴滴的車型要好。其二,目前,在價格以及補貼方面,易到比滴滴的力度更大,勢必會造成用戶和司機的“背叛”。
而用戶和司機的紛紛離去,一定是滴滴不想看到的。據滴滴內部不愿透露姓名人士講,目前的狀況是滴滴刻意而為之,其實滴滴是在故意將市場份額讓給易到以及其他平臺。
有句話講“好死不如賴活著”,讓競爭對手存在于市場當中,你就不好說我是壟斷了。這個情況參照美國的英特爾和AMD。提高價格看似是承受著資本方的巨大壓力,因此要迅速從之前巨資的補貼中跳出來,找到盈虧平衡點,漲價就順應而生嘞。
第二,像之前所說,滴滴如此之大的體量以及巨大的投入,為什么服務的質量上不去呢?若說合并之前是因為把大量的精力和財力投入到搶占市場份額上,那現在是不是應該初見成效了,但事實上卻并沒有。
但在這個時候滴滴卻急于結束燒錢,進入正常盈利模式,從而形成網約車良性發展。但是顯然以目前滴滴的狀況并沒有支撐“改革”的實力。
那么,總結起來,目前的狀況疑似是滴滴的戰術。將市場份額讓給對手,使合并不構成壟斷。進而為下一步的發展和戰略奠定基礎。至于滴滴這步棋下的高明不高明,拭目以待吧。
靈核網作為多年市場調查的市場研究機構,長期涉足競爭對手市場信息的監測和調查研究,建立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收集網絡,搭建國內最完善的數據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一站式服務。更多競爭對手及市場調查的需求,請直接聯系靈核網項目部或者直接進入靈核網詳細了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