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國產電影已經走進了一個票房增長的瓶頸期。據不完全統計,國慶檔前四天的單日票房均低于去年同期數據,國慶節前三天累計票房為7.74億元,比去年國慶節同期的8.6億元下滑10%。在后期沒有新片進入的情況下,這一頹勢不易扭轉,整個國慶檔期的票房很難超過去年。
究其原因,還是沒有出現像去年的《夏洛特煩惱》、《港囧》之類的爆款電影。
綜觀今年國慶檔,原先被寄予厚望的,也是國慶檔唯一的3D大片《爵跡》由于幾乎一邊倒的差評,截至10月6日,上映七天的票房為3.24億,在四部領銜大片中位居第三。王晶的《王牌逗王牌》以1.98億票房墊底,張嘉佳的愛情雞湯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勢頭挺猛,以總票房5.85億的成績位列第一。然而,也許再過兩天,國慶檔冠軍的位置就要讓給《湄公河行動》了,前期表現平平的它以超強口碑在觀眾中迅速發酵,在10月6日這天幾乎以單日破億的成績后來居上,成為當日單日票房冠軍。
不難看出,四部國慶檔電影的票房成績是按照口碑好壞來排列的,在國產電影發展至今,口碑業已發育成為能夠左右一部電影命運的主要指標。其背后是觀眾觀影意識的覺醒,判斷一部電影好壞的指標也從明星陣容轉移到電影本體。論陣容,《王牌逗王牌》有劉德華、黃曉明,《爵跡》有陳偉霆、吳亦凡、郭采潔、楊冪等十余位明星坐鎮,而《湄公河行動》的兩位主演張涵予和彭于晏從粉絲數量和票房號召力來講絕非上品,但它硬是憑借超高的話題度、契合的宣傳主題和不差的電影質量,在低迷的國慶檔中完成一次不大不小的逆襲。
觀眾觀影意識的集體復蘇也逼得電影從業者一邊揣摩觀眾口味,一邊從質量上下功夫。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類似于《湄公河行動》的商業主旋律電影出現,畢竟太平洋大逃殺、甘肅白銀殺人案等真實案件已傳出要改編成影視作品的消息。然而,一窩蜂的狀態熱情能否造就優秀的電影產品?從前幾年青春片、喜劇片等流行片種由做大、做強到作死的境遇來講,商業主旋律影片要想獨善其身,還真得相關部門嚴格把關,從劇本階段就開始防止走彎路。一方面在制作上與國際接軌,一方面還得符合國情,在對導演的考驗度上,后者比前者要難得多。
如果拋開票房成績來探究國內電影市場,會發現類型片已漸具雛形。除了《湄公河行動》這一新興片種外,另外三部影片也分別代表了三種不同的電影類型。《爵跡》雖有萬般不好,但從對電影的探索來講,郭敬明確實走在了其他電影人前列。因為真人CG電影是國產電影的空白,如果要想在技術上達到國際水平,就必須有第一個吃螃蟹者。“角色面部表情僵硬”、“人物全程翻白眼”等等吐槽屬于技術缺陷,后來者可改善,只是故事性的蒼白屬于先天缺陷,讓觀眾失去了觀賞興趣。《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愛情IP電影的代表,張嘉佳擁有無數小說擁躉,張一白又是拍愛情的一把好手,幾個小故事、幾個人氣演員,再撒上“王菲獻唱”的佐料,烹出來的這碗文藝愛情雞湯自然賣相不差。《王牌逗王牌》是香港導演一貫投機取巧的代表作,也是名副其實的檔期電影,近年來,王晶傍著春節檔把《澳門風云》系列賣得風生水起,自然打起了國慶檔的主意,近兩億的票房也反映出王晶作品的真實水平,以及一部分觀眾的欣賞趣味。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電影水平的反映不止在票房上,但票房的失利往往是對電影從業者最直接的打擊,而類型化和工業化的穩健正是一個國家電影市場成熟的標志。以往,檔期需要黑馬單片推波助瀾,以后電影市場交給觀眾各取所需,這是好事。
當然,如果《我不是潘金蓮》能夠如愿以償地燒熱11月檔期,更是這個市場步入正軌的直接證明。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