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顆互聯網衛星發射 在沙漠飛機輪船上都可以上網了。12日19時04分,中國首顆高通量衛星實踐十三號(中星16號)成功發射,我國進入了衛星互聯網應用時代。該衛星工程由國防科工局組織實施,地面測控系統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負責。而在整個研發過程中,“西安智造”
我國首顆互聯網衛星發射 在沙漠飛機輪船上都可以上網了。12日19時04分,中國首顆高通量衛星實踐十三號(中星16號)成功發射,我國進入了衛星互聯網應用時代。該衛星工程由國防科工局組織實施,地面測控系統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負責。而在整個研發過程中,“西安智造”有著重要分量。
我國首顆互聯網衛星發射 在沙漠飛機輪船上都可以上網了
據了解,實踐十三號衛星上的有效載荷是來自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的“西安智造”。衛星業務開通后,地面基站信號覆蓋不到的“四海八荒”,將能享受到寬帶多媒體互聯網服務,甚至在飛機上大家也能刷朋友圈了。
實踐十三號(中星16號)衛星是我國首顆Ka頻段高通量通信衛星(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簡稱HTS),通信總容量達到了20Gbps(兆兆位/秒),超過我國此前研制的通信衛星容量的總和。
通信容量,是衡量信息傳送能力的概念。通信衛星的通量越大,信息傳送能力就越強。高通量通信衛星不僅僅具備上網功能,同時還能實現功能自定義,融合打電話、廣播電視節目轉播等功能于一體,大大提高了衛星的利用率和靈活性。
這顆衛星是如何讓乘客坐飛機時也能保持“朋友圈”時刻在線呢?據西安分院負責實踐十三號(中星16號)衛星有效載荷研制的衛星副總設計師周穎介紹,衛星裝上了我國首副Ka頻段多波束天線。多波束天線對地面進行蜂窩式覆蓋,滿足了寬帶互聯網所需要的“高能量”集中傳輸,讓衛星的互聯網應用變為現實。
飛機在快速移動過程中,因所處的空間特點,無法架設或無法足量建設地面互聯網中轉站,乘客的手機或電腦就無法通過地面的方式上網。周穎解釋說,這個系統由空間段(衛星)、地面段(關口站)和用戶段(終端)構成。其中,地面關口站通過光纜與互聯網相連,向用戶發送上網信號。衛星作為一個信號中轉站通過無線電信號轉發,讓飛機上的手機或電腦與地面關口站的互聯網連接,乘客就可以告別以往長途飛行“暫時網絡失聯”的狀態。
實踐十三號(中星16號)衛星的技術難點,是要確保每個用戶使用互聯網雙向通信時有足夠的帶寬。一架飛機所需的最大通信容量只有20Mbps。周穎介紹,在全部飛機通信容量滿負荷的情況下, 實踐十三號(中星16號)衛星可以滿足一千架飛機同時上網。通常情況下,所有飛機通信容量同時滿負荷占用的情況極為少見,因此實踐十三號(中星16號)衛星理論上可以滿足幾千架飛機同時上網的需求。
實踐十三號(中星16號)除了實現飛機、輪船、高鐵的實時上網之外,還將給老百姓的商務出行、旅游、遠程醫療、教育、科學考察、災害應對指揮、應急通信帶來方便。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