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涉足多領域的巨型公司,UTC公司是如何在各領域脫穎而出的?它的經驗對很多限入困境的中國制造企業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成功者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如上世紀五十年代日本企業借助美國人戴明的PDCA環逐步形成了全面質量管理(TQM)體系,UTC公司在借鑒日本制造企業的精益思想和5S管理方法,以及美國摩托羅拉和通用電氣的六西格瑪方法的基礎上,融合自身特點創造出了ACE體系。ACE體系包含了企業文化、實施工具和評價認證等多個方面,其核心原則可總結為:以客戶為導向,強調全員參與以及持續的流程改進。
今天的制造企業處在一個產能過剩,利潤微薄,顧客需求多樣化的時代,要保持競爭優勢,就必須對客戶需求有敏感的嗅覺。實際上,所有具有卓越運營能力的企業都深諳這一道理,從豐田生產系統(TPS)到六西格瑪方法,都強調運營流程改進的出發點就是顧客的需求并最大化顧客的價值。
UTC公司的ACE運營體系同樣以客戶為導向。一方面,其價值流分析以識別客戶的需求為起點,客戶是UTC公司管理變革的參與者。另一方面,客戶也是權威的質量監督者,時刻監控UTC公司的產品使用情況,為其提高產品品質指明方向。
一種管理體系能否獲得成功,人無疑是最成功的要素。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業務流程再造(BPR)熱潮中,許多企業最后以失敗收場,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視了企業文化建設和對員工的激勵。
UTC深刻理解到“人”在推動企業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理念的灌輸和教育是UTC公司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清晰的評價內容和標準為員工提供了明確的發展方向,透明公開的評分過程使評價結果極具信服力,ACE等級認證充分利用榜樣的力量推動其發展。在很多優秀企業中都能看到類似的做法,如豐田汽車裝配線上顯示生產進度信息的電子屏幕,東芝生產線上標明工人具有多種操作技能的餅圖,通用電氣六西格瑪體系中的綠帶到黑帶大師的資格認證等。
卓越流程的終極目標是以最少的資源給顧客提供最大的價值,UTC公司通過持續的流程改進來實現這一目標,而流程改進的手段便是ACE體系中的12種工具。這些工具實際上很多來源于日本制造企業的經驗,體現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套邏輯體系,從而最終達到消除浪費,減少缺陷的目的。這種基于數據分析,強調科學理性決策的管理方法是很多中國企業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