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過去的一年間,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已經集體患上焦慮癥的話,那么它無疑與移動互聯網有關。
在PC弱化的將來,如何將PC時代累計的優勢復制到移動端,是馬化騰、李彥宏以及馬云等共同考慮的問題。從這層邏輯看,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就在意料之中。一個急需商業化用以遏制關注不斷墜落的微博,恰如其分地緩解了阿里巴巴在移動互聯網布局上的饑渴。
回溯阿里巴巴近年來以及最近幾次的收購,可以清晰地看到馬云的戰略意圖:那就是持續投入,在移動領域各個重要環節上布局。近年來,馬云一直強調做生態而并非公司。現在阿里所做的就是將生態建設復制到移動互聯網上來。
2011年4月, 人人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提交的招股說明書顯示:作為基石投資者,若干基金和戰略投資者已在人人的IPO投資逾1億美元,其中就包括阿里巴巴集團。2011年7月,阿里巴巴集團領投美團B輪的5000萬美元融資。值得注意的是,在移動端方面,美團已經取得不俗的戰績:旗下兩款APP“美團”“美團電影”交易額占比已達30%左右。自此以后,阿里的投資都更直接地指向移動端入口。
2012年11月,阿里巴巴戰略投資陌陌。陌陌,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動社交工具。通過陌陌,用戶可以發現身邊任意距離范圍內的陌生人或朋友,互相發送文字、圖片和地圖位置。2011年8月上線以來,陌陌用了不到兩年時間,用戶量已過3000萬。從陌陌2.0版開始,添加了基于位置的群組社交功能。CEO唐巖把陌陌定義成基于LBS的社交應用,這一點與阿里的移動戰略也非常契合。
隨后貼上阿里標簽的還有生活信息服務平臺丁丁網,阿里資本董事總經理張鴻平稱,投資丁丁網主要是看好其O2O業務的發展前景,丁丁優惠是本地生活領域通往O2O電子商務平臺的最佳渠道之一,也會同阿里巴巴多個業務部門產生協同作用。而阿里的最近一次投資落在快的打車,根據快的打車披露的數據,已經擁有超過30萬用戶,覆蓋近3萬司機,每天成交近2萬單,覆蓋杭州超過70%的出租車。
除了這些已經確認的動作之外,據業內消息與阿里有關的還包括:8000萬美元收購友盟,增持了UCweb,成為最大股東。數據顯示,UCweb擁有主流手機瀏覽器月度用戶71.2%覆蓋率。UC瀏覽器在海外擁有1億用戶。友盟最有價值的資產無疑是積累的大量移動應用數據,可以和阿里旗下的眾多商家資源對接,實現廣告精準投放,滿足商家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推廣需求。
盡管動作頻繁,阿里巴巴的投資邏輯其實非常清晰,從人人到陌陌,從丁丁網到快的打車,再到新浪微博,所有的布局都圍繞馬云所強調的商業生態圈,能夠直接帶來流量的入口則是布局的重點。在談到阿里的分拆布局時,電商觀察人士魯振旺分析指出,“在阿里內部淘寶一直扮演給天貓導入流量的角色,淘寶自身也要解決向何處去的問題。”從這個層面看,從外部導入流量是阿里的最好選擇。
現在來看,阿里在移動入口上的布局已經初具規模,從吃穿住行到水電煤氣,阿里可能借助不同的移動入口,利用自身已有的資源進行二次變現。不久之前,馬云說自己緊張微信。而他所做的,就是編一張網,抵御來勢洶洶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