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白酒黃金十年的結束,中國白酒行業迎來寒冬期,中國白酒進入調整期,這些有關國內白酒行業被高度關注的東西都已然成為“舊談”,都已經是過去式了。三公消費對白酒的限制,在短期內必然不會松動的,它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些也都毫無討論價值。對于國內酒業來說,高端白酒市場的隕落是一個浮華時代的結束,也是白酒行業一個文化營銷時代的終結。白酒文化時代的終結,那么什么時代到來了呢?這就是接下來要討論的白酒行業的“新談”,也是對于未來白酒行業的一個新啟發。
為什么說2013年結束后,中國白酒行業文化營銷就結束了呢?中國白酒行業的歷史久遠,那是毋庸置疑的,但細看那些不為人知而又廣為宣傳的歷史,似乎每個酒企都具備著同樣的歷史。首先,縱觀國內白酒從上世紀的計劃經濟時代,轉向2000年后的品牌運作時代,所有酒企都是在講歷史。一線酒企在講,一個小作坊也在講,只是相互講的不同,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但對于中國白酒歷史與文化基本被酒企用爛。為什么早期這么注重歷史,這也得益于主流的消費人群都是50、60、70后人群,他們對文化比較感興趣,而且還有很濃厚的興趣。然而當前,隨著國內白酒行業的消費主流人群在轉移,因此文化的迷信已經不存在了。其次,在12年以前,國內白酒在政務消費的引導下,帶動了各類市場的酒水消費。行業需要酒文化為自己正名,酒企需要酒文化為自己正身,再者政務領導喜歡喝酒,自然談論的也是酒文化。而眼下,隨著國內白酒安全事故頻發,政務消費已經成為過去,大眾才是主流人群。他們不在迷信文化,在信息高度透明的時代,歷史誰都能查到。因此,他們更多的看重的是酒水的品質。這也是酒業從文化渲染時代向品質需求的一個轉折點。最后,酒業“黃金十年”帶了行業一系列的問題,而產能過剩和行業浮華就是最大的后遺癥。經過2013年的寒冬,中國白酒行業逐漸回歸理性,大肆宣言文化已經不能夠幫助酒企解決現實的生存問題,因而酒企被迫轉變。無論是一線酒企,還是二三線酒企,隨著白酒行業價格、消費的回歸,文化營銷已經是歷史的產物,它不在能主導當今這個新時代。因此,目標消費群體的移位,白酒品質時代的到來,行業調整的理性回歸,宣告著白酒行業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陳舊的文化營銷,已經是“黃金十年”的舊產物,已經是難以迎合行業前進發展的需求。2013年,炸彈二鍋頭、青春小酒江小白、瀘小二等年輕產品在行業的火熱,很明顯的告訴我們,白酒行業可以沒有深厚的歷史,也可以創造新的文化,它是一個承載過去,同時又是包容創新的行業。因而,未來主宰白酒行業發展的必然是新的產物,也是伴隨新一輪調整后發展的主流。
那么,這一個新的必然產物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受眾營銷。今年在國內白酒消費下滑后,茅臺、五糧液等高端白酒紛紛作出調整,開始向“民眾”靠近,紛紛加碼腰部市場,通俗來說就是接地氣,拉近與消費者的關系。不僅如此,整個白酒行業走刮著一股強勁的“親民”風,畢竟政務消費被禁,大眾消費者才是酒水真正的消費主體,這是未來白酒行業的形勢。因而,各大酒企必須強化與消費者的關聯,加大對消費者的品牌營銷力度。酒企不在是高懸空中,而是開始拉近與受眾的距離,開始與受眾溝通,這也就是意味著即將到來的是受眾營銷時代。同時隨著國內電商的持續火熱,國內白酒行業在困境中調整,也開始進行渠道轉型。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一線酒企紛紛開拓電商渠道,與國內酒水第一酒仙網合作,這也帶動了行業內對電商渠道的重視。電子購物是新興的網絡消費形式,它是為了方便消費者,節省時間。而白酒行業的這一轉變,看中了未來的消費形式,也就是從渠道上就開始關注消費者,圍繞消費者來轉變。加上未來80、90后人群將會是白酒消費的主流群體,他們具有很強的群體個性,他們不喜歡被動接受,也不喜歡被安排。因此,酒企要想抓住他們,必須投其所好,加深與他們的關聯互動。因此,行業形勢,渠道形勢,受眾形勢,都預示著酒企都在想受眾轉移。2014年開始,白酒行業將逐漸轉向受眾營銷時代,抓住他們營銷成功的關鍵點,也是酒企生存的生命點。
歷史是不斷前進的,不會倒退,它允許新事物的產生,它也接受創新。歷史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但無論走到什么時候,它都是一個全新的起點。如果一個酒企,沒有悠久的背景,大可不必去生拉硬套,只要說出你的優點和起點就可以。過去的歷史再悠久,那都只是過去,并不代表未來,文化營銷只屬于白酒“黃金十年”。對于即將來臨的新時代,行業總體趨勢是新的,目標受眾人群是新的,渠道也是新的,為何不用全新的思維去營銷一個新的時代,文化與歷史只需要略帶就好。既然是受眾營銷時代已經來臨,那么對于酒企而言,就不要再去苦心鉆研歷史背景,而是需要將精力放到你的受眾身上。誰都能夠讀懂歷史,但歷史不一定是要過去的,也可以是你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