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黨的十八大報告審時度勢,明確提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強大創新能力的國家。這不僅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的要求。在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中,也同樣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適應時代要求的新型創新人才。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存在許多制約學生創新能力養成的不利因素,既有體制機制方面的,也有教育者自身的原因。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相應的辦法措施,以期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幫助。
一、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匱乏的原因
學生缺少創新觀念。在高職院校中學習音樂專業的學生, 缺少音樂創新的觀念。這個問題不僅僅存在于高職院校中,可以說是整個中國教育的通病。在無創新氛圍的環境下,作為學生個人,很難做到有創新的觀念。其次,在中小學階段長期接受的是應試教育,比較主動學習成績的高低,往往不太關注自己創新觀念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也是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學生創新觀念不強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另外,音樂教育中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音樂教師本人的教學水平等等因素,也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多少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
學生缺乏創新的興趣。在現實的學習生活當中,不少學生在進入高職院校以后,由于高職院校中輕松的學習氛圍,加之自身的自制能力差,往往對學習不再感興趣,缺乏鉆研本專業知識的熱情。久而久之,學生對新事物的興趣也降到低谷,而新事物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學習興趣的缺乏,不僅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音樂基礎知識時表現平平,還會出現遇到難題則畏手畏腳,選擇得過且過的學習態度。這無論是對學生自身的學習發展,成長成才,還是對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果,都是一個負面的因素。
學生缺少創新的毅力和思維。創新,這個看似簡單明了的詞匯,實現它可實屬不易。在實現創新之前,需要做大量的相關工作。創新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就音樂創新而言,需要學生積極學習各種類型的音樂知識,并且要熟練的掌握,做到讓各種類型的音樂在腦海中相互碰撞。而學習音樂的過程,則可能是枯燥和乏味的,因此需要頑強的毅力做支撐。此外,學生還需要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具有創新的思維意識,敢于打破俗套和常規。不過現實的情況卻令人擔憂,因為多數學生缺乏創新的能力和思維,而令人更為擔憂的是,現在高職院校的學生吃苦耐勞的毅力很薄弱,幾乎吃不得苦頭。
學校和教師的原因。在我國的各大高校中,創新能力的氛圍往往不厚,其表現在各個方面,最突出的則是學校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對學生自身能力的開發則似乎不以為然。這種普遍存在于高職院校中的政績觀,影響了學校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目標,導致創新的氛圍不濃厚。另外,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制約了學生創新思維習慣的養成,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導致學生創新思維的持續缺失。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舉措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音樂活動。在影響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各種限制因素中,學校的創新氛圍不厚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為了解決這個突出的問題,學校和教師可在現有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組織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充分發揮自身的音樂才華,發揮自己的獨特個性,充分展示自己。學校還可以加強與各個高職院校之間的互動聯系,積極主動進行學術交流,讓各種創新的觀點在學生中間不斷的傳播,營造良好的學術創新氛圍。同時,學校和教師也可鼓勵學生社團積極投入到校園音樂活動中來,充分發揮各個社團在學生當中的號召力,辦好各種形式的校園音樂文化活動。
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創造熱情。在音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學生所取得的進步,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提出不同的看法,相互之間進行討論。教師不可憑借自身的教師地位優勢,和學生拉開距離,要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所有的學生,在學生追去進步的過程中傾力提供幫助。在課堂上,要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允許處在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提出自己的質疑;尊重學生的見解,盡量避免或減少對學生見解的批判以及否定,否則,會打擊學生認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環節。要改變傳統教學中較為單一的教學模式,轉向雙向互動的教學模式。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將在課堂上和老師互動,和班上的其他同學互動,在互動中探究學習、合作進步。同時,也要改進傳統模式的音樂課堂,使音樂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身音樂才藝,發揮各自專長的新型舞臺。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和天賦,考慮學生不同的學習接納能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從而使不同水平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互動中得到同步提高。
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創新空間。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往往只能從課本上獲得相應的知識,一旦離開課本,教師講無法從事教學活動,學生也茫然不知該如何進行學習。豐富教學內容,就是要在充分利用課本的基礎上,增加課堂的容量。例如,把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引入課堂,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因為比較切合時代脈搏,還能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新。在經濟管理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就是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在此需求理論當中,處于最高層次的需求是,人要求受到尊重和自我實現。對于處于大學時代的學生來講,也不例外。學生的最高需求也是要求自我實現。為了實現這個宏偉的目標,必須從教師和學生等各方面著手。從學校和教師方面,學校和老師要建立相應的創新評價機制,對在學習過程中有突出創新成績的學生及時進行鼓勵和獎勵。同時,這種創新評價機制也該是對學生的創新活動有積極的引導和鼓勵作用。首先,要改變以考試成績評定一個學生優劣的單一評價體系,改為綜合評價的模式。例如,由定量評價改為定性評價,由目標評價改為形成性評價等。
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的在校生人數連年攀升,選擇音樂專業的學生也呈現上升的趨勢。在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教師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本文聯系當下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實際,從制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談起,到提出從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措施結束,對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進行了詳解,希望對相應問題的解決起到幫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