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讓人心動的包裝
“人憑一張嘴,貨賣一張皮”這個千年古語可能有些極端,但是現實中確實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如果產品的包裝消費者不喜歡,里面的貨再好消費者也不認可,貨也賣不出去。
許多剛剛從原生態裸奔狀態走上市場化、品牌化之路的農產品,對包裝的認識不到位,僅僅把包裝當作保護和攜帶產品的“容器”,不知道包裝還有品牌識別功能、賣點訴求功能、美化誘人功能和價值增值功能,將市場競爭中的一大重要手段廢棄了,結果,包裝看起來花里胡哨很漂亮,但是好產品沒有賣出好價錢。
用包裝提升農產品品牌與銷量,我們總結出四大經驗與農產品企業分享。
包裝媒體化:充分表達品牌調性和產品優勢
包裝國際背景化:洋味十足,體現高檔
包裝整合系列化:共性與個性的協調統一
包裝復古經典化:保留傳統經典,在古典中創新
好包裝會說話!
包裝是產品與消費者溝通交流最重要的媒介之一,是決勝終端“臨門一腳”最實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包裝絕對不是包裝本身,包裝也絕對不是美觀好看那么簡單,農業產業化企業必須從品牌定位與營銷傳播的高度,制定設計策略,指導設計方案。
2.別拿自己的產品賣點當消費者的買點
農產品企業需要真正讓消費者對產品有一個深入的認知,知道產品到底好在哪里。
首先消費者有一種需求,并且愿意為滿足這種需求而付出代價;其次企業生產的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再次,產品與消費者之間已經建立有效的鏈接。只有這樣消費者才會愿意購買這種產品,附加值才最終得以實現。
一定要搞清楚,消費者購買產品時到底關心什么。如果你總是訴求他不關心的問題,那肯定是失敗的,所以做任何一個產品,一定要找到消費者最關心什么、最擔心什么、你最能滿足他什么。如果你找不到,你千萬不要用一個詞來概括說“我是高品質的象征”“我是高檔生活的象征”不要找這樣的詞,沒有意義的。你必須得找到消費者生活當中到底關心什么、你能解決他的什么問題、讓他有什么收益或者叫利益,找到這點以后你一定是成功的,找不到你一定是失敗的。
如果我們找點沒有找準的話,我們所有的宣傳全是無效的!千萬不要盲目相信廣告的作用,假如說你的廣告做了很多,而你傳播的內容不是消費者所關心的,就等于什么?完全的浪費!消費者本來需要這個,你總是宣傳你的產品是那一個,那肯定是浪費的!所以我們寧可花出更大價錢來做詳細的調研,以此更準確地判斷后期宣傳的方向。
3.成本高不一定就能賣得貴
一種產品的價值,不在于生產時花了多少錢,而在于消費者愿意花多少錢購買。
所謂價值就是消費者認為它值多少錢,這就是價值;產品標簽標明的錢數那是價格。
那么什么是價值呢?消費者愿意花15塊錢買,這才叫價值。消費者為什么愿意花15塊錢買呢?不是因為你的價格標到了15塊錢,是因為消費者認為它值15塊錢。怎么讓消費者認為值15塊錢呢?消費者要看你的產品給他帶來了什么利益。
品牌的價值加上產品的價值就等于消費者的認知價值。因為消費者的認知價值高了,他就愿意付出高價。如果這個環節解決不了,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沒有品牌的企業或者沒有品牌的農副產品通常就是隨行就市!人家的花生賣多少錢,你也得賣這么多錢,要不然你賣不動。人家的油賣多少錢,你也得賣多少錢,否則你就賣不動,這就叫隨行就市。一旦我們擁有了品牌價值以后,就可以不隨行就市。
4.薄利未必多銷
薄利多銷是對中國企業誤導最深的競爭策略。我們經常看到高價格、高利潤的品牌如日中天,相反我們卻難得看到哪家企業長期靠低價格、低利潤越做越大。企業生存的前提是盈利,盈利能力越強的企業越有競爭力。
一個真正的好產品要賣得貴,賣得很便宜那不叫好產品!真正的好產品,第一要賣得比普通產品有附加值,第二要賣得快。如果你的產品銷售量非常小、賣不動,那不叫好產品。賣得動才叫好產品,賣得貴才叫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