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專題:
營銷人在路上
博客、空間、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的迅速興起,“自媒體”這個名字越來越火爆,并被企業與個人廣泛認知與利用。很多人都在自覺或者不自覺的踐行著自媒體的生活。
早晨,你分享了一條你感興趣的微博;上班,你更換了你的QQ簽名;下班,你用微信發了一個心情;周末,你將帶孩子去公園的照片分享到了你的博客或者空間。你可能不知道什么叫“自媒體”,但是你卻又在精心經營著你的自媒體。
微信剛剛興起時,筆者也不屑于用微信,認為微信僅僅是一個聊天工具而已,相對于微博,他更草根、更貧民,做品牌微博更官方、更商務。
直到有一天,發現微信的用戶突破一個億,又一路飆升突破三個億、四個億,我開始認識到微信正在平臺化,媒體正在自由化;我們已經全面進入了自媒體時代。
于是,我對自媒體時代產生了幾點認識:
1、 論壇=口碑。消費者購物,會到網上去看一下評價;
2、 “百度百科”勝過“企業官網”。以前企業會投入很大的費用去經營官網,然后又通過不同渠道的引流,去吸引消費者關注企業官方網站,最后才發現,消費者并不信任企業自建的官網,他更信任第三方經營的“百度百科”(當然,很多消費者還不了解百度百科也可以由企業去經營);
3、 傳統媒體逐步走向沒落。朋友給位分析了一組數據,全國最好的電視節目,收視率多不足1%;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得電視的開機率不足30%,我們用14億人口乘以開機率,再乘以收視率,一檔電視節目的受眾不足幾百萬,然后再扣除觀眾在廣告時間的調臺,你的廣告到達率有多高;何況到達了還不一定是你的目標受眾。
4、 微信崛起,推動自媒體的全面發展。現在微信已經改變了消費者的上網習慣,聊天社交、新聞、閱讀、甚至購物等都將一站式完成,他也必將打通品牌推廣的全過程,自媒體生活將從微信開始。
與很多人一樣,我也是在不了解什么是“自媒體”以前就開始利用自媒體。06年的時候,在搜狐開通了個人博客“野人營銷空間”(//ligangguo.blog.sohu.com);09年的時候,開通了新浪微博(//weibo.com/shancunyeren)。現在想來,我的自媒體生活應該就從開通博客與微博開始吧。當然,也許可以從自己第一篇文章在“中國營銷傳播網”發布算起,因為他可能早于博客與微博的開通。
其實,你從什么時間開始“自媒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切實重視起自媒體的力量。就如很多企業一樣,你的自媒體可能是從“短信的群發”開始的,當時你也沒有意識到,你通過運營商的平臺去群發短信,實際上就是在建造你的自媒體。
今天自媒體的平臺開始變得寬泛而強大,你可以通過優酷發布你的視頻,你可以通過維基百科修訂你關心的詞條,你可以到論壇評論你感興趣的觀點,做真實的自己,塑造獨特的個體,經營你的媒介平臺,你就是在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媒體平臺。
最初認識自媒體的強大是對百度百科的關注,筆者在負責市場部期間,開始關注搜索引擎與論壇,在國內搜索引擎業務拓展方面我們都知道百度是一支獨大,在開展公司官網網站搜索業務優化的時候,我發現百度詞條(即百度百科)的排名在多少情況下是排在公司官網前面的,因為百度作為搜索引擎,其首先識別的是旗下的關鍵詞內容(例如百度百科、文庫、知道、貼吧等)。
后來,與客戶的溝通中,我發現,客戶往往將“百度百科”作為一個有官方背景的評價,百度詞條在客戶心目中的位置對眾多網絡信息中的地位就如電視媒體中新聞聯播相對于其他新聞內容。
有一次,我將我的上述發現講給一位外聘講師,他聽后回去就對其名字的詞條做了更新與修訂。
談論過維基百科與論壇,我們再來談博客、微博、與微信。無論博客(或者空間)、微博、微信都可以稱之為自媒體。博客(空間)更像一個私人定制的網站,微博更像朋友聊天的發布平臺,隨時隨地發布你的個人觀點;微信更像你的私家后院,私人定制,公眾分享,更接地氣。
微信的迅猛發展,真正的使我認識到“自媒體”時代的到來。
認識到微信是一個很好的自媒體平臺后,我就告訴自己,我要開通微信賬號。因為是自媒體,為便于朋友搜索,就準備用自己名字的拼音作為ID進行注冊,后來發現被占用了;于是,就采取的簡單的方式ligangguo1開通了私人微信,當開通公眾微信的時候,我發現用名字加數字或者加其他字母都不是太合適。
當時,我有幾個選擇一是用“ligangguo2”作為公眾微信的ID號,這樣既可以實現對于私人微信的承接,又便于搜索輸入(但是也有一個問題,即使“2”不是一個好的數字);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廣泛采用的方式“iligangguo”(即我是李剛國),但是發現后者不如前者簡單、易記;于是我果斷的選擇前者,并通過一句“親,營銷人李剛國公眾微信號終于在您的期待下上線了!對我就是營銷人‘李剛國’,喜歡就關注我吧!微信賬號:ligangguo2(對,就是2你沒有看錯,ligangguo1是我哥,那是野人的私人微信賬號)”進行推介。
自媒體時代, 你是什么已經不關鍵了,關鍵的是,你的受眾能否在茫茫人海與信息泛濫的今天能夠更容易的找到你。
當然,自媒體時代,不是開通一個博客、微博或微信乃或微信公眾平臺或者上傳一段視頻就是自媒體生活了。
微信公眾平臺登錄頁面有一句話“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你個人自然也有品牌。所以我開始對個人的自媒體進行品牌定位。
我開始時,將自己的微信平臺定義為“分享營銷知識、關注孕嬰童發展、共享新媒體力量”。后來,我發現上述描述不是太準確,我就將其總結成三句話:“傳播前沿營銷理念,分享身邊的營銷案例,演繹我們自己的管理經典”。
經營微信公眾平臺的過程,我發現,微信受眾雖然同樣是營銷人,大家的關注點仍然會不同,你沒有辦法細化到每一個人,“如何利用微信‘多圖文消息’功能分享不同內容的營銷觀點,以滿足不同細分微信受眾的需求”顯得尤為重要。
自媒體平臺尤其是微信公眾平臺的使用,我經營的時間還比較短,但這不影響自己希望學會使用并擁有一個強大的自媒體的愿望。
于是,我采取了下面幾個步驟來強化個人自媒體的建設。
1、 向卓越看齊。微信個人自媒體——“羅輯思維”應該算是做的最好的一個,于是我就每天收聽羅輯思維分享的內容,學習他的內容制作與發布技巧等各個細節,然后再根據對自身資源與需求的評估,逐步的改善對個人公眾微信平臺的經營。
2、 應用才是力量。我認為,我們建立自媒體,傳播個人品牌當然是我們建立自媒體的目的,但是建立品牌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我想一定是創造價值。那么,在傳播品牌的過程中,如何讓我的自媒體為自己創造價值呢?我最終將其定義為應用才是力量。于是,我在2014年初,嘗試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互動授課;我利用公眾平臺進行企業品牌傳播(在個人公眾平臺中設置了企業背景與部門服務能力的介紹,客戶只要按要求回復相關文字,即可獲得企業與部門的相關信息)。
3、 培養你的鐵桿粉絲。微博的經營過程中,我就認識到粉絲不是越多越好,鐵桿才是關鍵;于是,在我的個人微信公眾平臺開通后,我將自己的微信受眾定義為:營銷人、渠道客戶、職場同事、行業專家。所以,我的微信公眾賬號的推廣先是在自己朋友圈內的推介,然后是營銷、嬰童相關QQ群內的推薦,最近又開始通過營銷博文的互動推介,這樣,就保證了自己的受眾絕大多數是自己需要的,且他們會成為你的鐵桿幫你去傳播。
4、 打通全部可以應用到的自媒體平臺。我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經營我的自媒體,我利用博客、專欄強化我的自媒體,同時我又利用百度文庫、專業網站與微博、QQ分享傳播我的自媒體。
筆者有一個微信傳播的專家朋友,他給我分享了一個品牌觀點:她說以前的品牌的傳播途徑是先做“廣告”提升品牌知名度,然后做“推廣活動”提升“品牌美譽度”,最后實現“口碑傳播”,達成“品牌忠誠度”;有了米粉以后(小米手機帶給我們的啟示),我們認識到了,現在的傳播是一個逆向的傳播過程,一定是先有品牌“忠誠度”,再有品牌“美譽度”,最后實現品牌“知名度”的傳播。
你要做的就是先建立你的鐵桿粉絲,然后由其去幫你進行傳播。我想,這應該成為自媒體時代我們的自媒體經營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