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說:營銷進入新媒體時代。但目前大部分公司仍然花90%預算到傳統媒體中,原因之一就是營銷人沒有真正意義理解媒體,這些管理者的平均年齡是50歲,只依靠他們熟悉的傳統媒體。不久未來,營銷管理人員未來將年輕化,平均年齡會在30歲以上,更加理解新媒體。
特勞特認為:“社會化媒體不是一個講故事的好地方。因為在社會化媒體上發布東西后,其他人會反駁你或者說壞話。它更多的是假設,而不是現實。傳統媒體有這個優勢,你可以好好講故事,不被打斷。使用社交媒體的人常常喜歡講述自己的生活、朋友,而不是產品,所以我認為社交媒體不是很好的營銷工具。”
特勞特同時認為:成功的營銷策略在于向人們成功地講述一個品牌故事;向消費者展現你的品牌為什么與其它品牌的不同。但在網絡上,企業無法傳遞一個正確的品牌故事;或者說,無法傳達讓消費者能夠記住的品牌信息。
《中國式定位》觀點
《中國式定位》觀點認為:傳統媒體(電視等)在相當一段時期還是打造品牌、有效、完整講述“品牌定位故事”的主流媒體。因為改變消費者行為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但是,很多媒體放大了所謂“互聯網思維”的這種功能。我們不反對新媒體是一種趨勢。但是,我們反對無限放大新媒體功能的這種行為;我們反對中國的某些培訓機構或者所謂的知名“培訓人”,創造、發明、借鑒“互聯網思維”等概念,忽悠企業的行為。
同時認為:基于“產品、商品”銷售思維的一些“中國傳統營銷人”把電子商務當成了“救命稻草”,放大電子商務功能,發明、創造“互聯網思維”概念,忽悠一些“走投無路”的弱勢品牌或中小企業,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失去了最起碼的底線。
需要說明的是:未來屬于那些傳統產業里懂互聯網的人,而不是那些懂互聯網但不懂傳統產業的人。闡述非常到位。---(摘自@上善若水1288)。
需要提醒的是: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需要區分“成熟品牌與非成熟品牌(品牌打造初始階段)”之間使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權重的不同。---但是,無論變與不變,認同特勞特“在網絡上,企業無法(很難)傳遞一個正確的品牌故事”的定義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