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得好”不等于你“真的好
去云南普洱考察,市政府副秘書長、旅發委美女主任告訴我,普洱旅游雖貴了些,但 “我貴,是因為我好。”問邵珠富,此廣告語如何。邵珠富笑笑,沒有給予回答。其實,在筆者看來,任何產品(包括景區),如不能用文字來描述出它的“好”,營銷往往很難成功,僅憑“我貴,是因為我好”這樣的語言來推介,顯然有些想當然了,當然出于禮節,不適合當面拒絕,所以只好“笑笑”。
鄙人自認為不是迂腐的人,所以對“我貴是因為我好”不是特別看好,而在給國內一些企業和德、韓等國外企業培訓與交流時,邵珠富也不止一次講到,營銷成功,有時并非因為產品更好;同樣,有的景區門票賣得好,與景區“好不好”也沒多大關系,而往往是因為更有特點。
以前曾舉過一個例子,在酒桌上,你吃到了最好的牛肉,但在潛意識中“最好的牛肉”也只是牛肉,很難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倘若你吃到的是“駝鳥肉”“袋鼠肉”“竹鼠肉”等一種,或許它留給你的印象就完全不一樣了,盡管三款中任一款價格未必就比“最好的牛肉”貴,但它卻帶給你不同的消費體驗。
我經常講的一句話“賣得好,不等于你真的好”,經常會得到好多人白眼,他們對此頗不以為然,但我舉了幾個例子后,大家又恍然大悟了——
慶豐包子,真的是因為產品質量一下子提高了許多,才火起來的嗎?顯然不是,事實上,它的火與質量沒什么關系,此前質量就不錯,它的火是因為它有了一個“引子”;
雞鳴島,一下子火了,威海的朋友告訴我,那里比一般景區差遠了,但突然就火了。前不火后不火,為何恰恰去年一下子火了呢?我常陪兒子看《爸爸去哪兒》節目,知道它火的原因不是因為質量突然發生了很大變化,而是因為一檔很火的節目;顯然,這也與產品本身無關;
維爾康大紅腸,在2012年前很少有人知道它,即便在超市有賣,也是有一搭無一搭的,直到2012年一篇《維爾康大紅腸的三個“為什么”》。
事實上,文章素材還是人家廠家提供的,我只不過是做了個“減法”、進行了提煉而已。但就是這樣簡單的提煉,讓沉積50年的產品一下子火了,毫無疑問,它的火也與質量無關,非質量一下子提高之故;
波羅峪,有好的拓展訓練基地、有天然的“氧吧”、也有好的佛教文化、好的酒店,但這一切都沒讓波羅峪火起來,直到2012年,邵珠富在游玩時無意中發現了“小蝌蚪”,進而幫其策劃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活動,一下子在濟南家喻戶曉起來,甚至創造了“三個月銷售門票是上一年全年2.5倍”的紀錄,它的火也與產品沒多大關系;
九龍男科,還是原來的醫院、還是原來的專家、還是原來的設備,卻一下子火了,正是由于當年邵珠富帶陳靜與蘇院長在千佛山下一海參酒店交流探討出一個避開“東方男科是一家品牌醫院”的現實,專打“專家品牌”的思路,推出了“博士醫院”,進而火了起來的,它的火只與思路有關,并非產品實質發生了多大變化;
無數事實證明,在產品越來越多的今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產品致勝思維已過時了,好多企業營銷成功了,直接原因并非產品質量提高了,而往往是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看來,在“互聯網搞亂世界”的今天,營銷理念也得改改了,而如何讓無法使產品品質“更上一層樓”的前提下,實現營銷突破呢?這正是本人《互聯網搞亂世界之后的營銷》這一在國內外火得一塌糊涂的講座帶給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