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一個新的產品開發出來了,半年以后就被別人模仿,因此逼得我們要不斷地創新,永遠在市場中領先。陶氏在中國市場的產品創新速度比在國外快很多。
收購羅門哈斯是陶氏化學最近幾年最大的轉型,因為這個轉型,我們在中國市場進行了很多變革和創新,比如2009 年公司在上海建立了研發中心,里面聚集了大量科學家。他們研發基礎化學下游產品,開發了更多的應用,不僅為中國、為東南亞市場,也為美國、歐洲市場開發。目的是在創新方面要超前一步。
陶氏的創新不僅包括產品創新,還有服務創新。舉個簡單的例子,公司原來賣基礎化學品,大船海運過來,然后大包裝售賣。現在很多客戶要求小包裝,我們就要做出調整和改變。別看簡單的改為小包裝,大公司是很難做的,小包裝大小不一,有的要兩百公斤,有的要二十公斤,甚至還有的只要五公斤。產品屬于化學用品,每個包裝都得有個產品編號,管理起來非常復雜,而且服務還要跟上去,成本就增加了不少。
以前是簡單的賣基礎化學品給下游加工商,問題反饋是間接性的,現在轉型為應用產品,我們直接面對客戶,客戶有需求的話就要及時進行產品開發,予以滿足。隨著建筑材料要求的提高,有些開發的難度沒法想象。比如,某種材料的節能性好,但阻燃性差,我們就得通過深加工改變材料本身的性能。
運營方面也有很大變化,相對來說比以前更加細致了。市場部門的責任更大了,專管當地市場,分析市場大小,競爭情況,客戶信息,然后制定推廣策略,還要跟研發部門密切配合,出現新的市場機會,及時反饋給研發部門,后者及時開發出適合當地的產品。
相對于其他國家,中國市場的競爭特別激烈。
在國外市場通常就是幾家大的企業主導某個領域的競爭格局,但在中國任何一個細分的應用材料領域,公司數量多得數不過來。
小公司的技術門檻不高,中國對技術的保護又不像國外那么注重,我們今天一個新的產品開發出來了,半年以后就被別人模仿,因此逼得我們要不斷地創新,永遠在市場中領先。陶氏在中國市場的產品創新速度比在國外快很多。
我們下游客戶的創新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他們開發出的一些產品,在美國都看不到。下游客戶創新速度快,逼著作為供應商的我們要及時作出變化,這屬于被動的創新。比如一個客戶說,我研發了新的產品,你們有相應的新材料供應嗎?還有一種是主動的變化,客戶在研發產品的階段,就讓我們參與該產品的材料設計和研究。
另一方面,與中國企業打交道的運作模式跟國外很不一樣。國外非常講究規則,制定合約以后,白紙黑字寫得清楚,我們作為供應商就按照合同的數量和價格供貨。但是中國市場變化太快,下游客戶只同意簽署大致的合同框架作為一種指導性文件,在實施過程中,會不斷地重新談判,哪些要求條款變化,哪些要求修訂。舉個例子,在國外可以簽長期合同,價格固定,成本上我們可以評估。但在中國市場,客戶要求半年定價,甚至按天定價,我們完全沒辦法評估成本和風險。
因為東西方文化背景不同,理念不一樣。作為美國公司的中國分公司,要具有兩種思維把當地客戶的狀況講清楚說服總部作出策略調整,針對中國市場制定出比較合理的、正確的策略。如果完全將美國市場的那一套做法直接搬到中國,一定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