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圈子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熱議“互聯網思維”,那么到底什么是互聯網思維呢?互聯網思維的概念簡單理解就是要對傳統的工業思維進行顛覆,消費者已經反客為主,擁有了消費主權。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升級對產品的要求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換句話說產品生產商僅僅靠一般的廣告引導很難打動新時代下的主流消費群體,尤其是年輕的消費群體。在消費者主權的大時代下,消費信息越來越對稱,價值鏈上的傳統利益集團越來越難鞏固自身的利益壁壘,傳統的品牌霸權和零售霸權逐漸喪失發號施令的能力。話語權從零售商轉移出來到了消費者手中。其次互聯網思維是一種商業民主化的思維。消費者的權力發生了轉變,消費者主權形成。再次互聯網思維是一種用戶至上的思維。這種用戶至上必須是真誠的,不是口號,是實實在在的體現在整個銷售鏈條中的體驗。用戶至上是你不得不這樣的行為,你得真心討好用戶。淘寶賣家“見面就是親,有心就有愛”是真實的情緒,因為好評變成了有價值的資產。好評的透明化公布和傳播讓你很難再掩飾你的不足。變革到來了。即使傳統企業在互聯網、移動化聯網的影響下沒能夠想多大的變革,即使你的產品暫時不會被互聯網所威脅,但面對互聯網思想,都值得每個企業對自己的產品定位和銷售服務有一定的反思。
互聯網思維是最近比較熱的詞匯,確實在互聯網上銷售的營銷起到很重大的作用,那么傳統行業的產品創新業應該需要“互聯網思維”的理念才能再未來應對競爭。可口可樂的個性瓶子,是通過給用戶更多的表達機會來增加銷量的一個例子,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黃太吉小票上面的箴言,這個箴言讓黃太吉的小票有個可傳播的營銷點,但這個本質就是web1.0,你自己產生內容。江小白的瓶子上時尚語錄等等,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在行動。現在時尚小酒跟隨策略的“小白”式白酒企業隨之而來。三只松鼠3個億的銷售業績,讓小松鼠賣萌賣到極致。諸如此類。以下筆者簡要分析下互聯網思維對傳統行業的一些啟示和反思。
產品定位區別行業的“大差異化”
產品定位的大差異是根據時代的發展和主流消費群體的變化,敢于大膽的重新定義行業定位,例如酒水文化主要是“賣歷史”的文化,很少有企業敢于做新的挑戰,由歷史的悠久大逆轉為青春的時尚,第一個做得,著實需要勇氣,同時也是對當代互聯網消費習慣,潛在主流消費群體消費意識的變化有深入的調研和把握。
“我是江小白”被譽為“中國白酒時尚化創新第一品牌”、“中國第一時尚白酒”、“潮酒引領者”。由江小白酒業推出的青春小酒“我是江小白”,是定位時尚青春群體,富含時代感和文藝氣息,根據80后90后年輕消費人群的口味需求,具有開創性、顛覆性的酒類產品。 公司成立于2011年,以青春的名義創新,以青春的名義創意,以青春的名義顛覆,深刻洞察了中國酒業傳統保守的不足,拘泥于千篇一律的歷史文化訴求,對鮮活的當代人文視而不見,認定中國酒業時尚化、低度化的長遠發展趨勢,本著“好品質、好創意、好體驗”的經營“三好原則”,著力于傳統酒業的品質創新和品牌創新,致力于引領和踐行中國酒業的年輕化、時尚化、國際化。
2013年主要靠線下餐飲渠道銷售的江小白,更為人性化的設計理念著實火了一把,在面對白酒白熱化競爭和寒冬季節,他獲得很好。
產品創意有賣點,能與消費者產生積極的互動,線下的促銷活動也主要圍繞著互動在設計,諸如我們約酒吧 之類的促銷活動新穎獨特。不說歷史,用創新創造新的歷史。他們在認真的讀懂年輕人的飲酒新習慣和心理需求,并去竭力的滿足他們的喜好,與他們能夠真誠互動,這點最重要。大差異化并不是和消費者需求完全脫節,只是他們發現了別人沒去做的事,不去重視的事,但其實很有潛力可以好好經營的事,做的是對的事。
顛覆傳統,表達鮮活的當代人文、樂趣
首先想做到鮮活的當代人文樂趣,那就必須離消費者更近一點,更柔和一點。以前我們的傳統企業離消費者較遠,除了產品包裝上面的聯系電話和網址意外,與消費者直接溝通的機會很少,溝通最多的是當地的代理商、經銷商,同時因為經銷商更偏重于銷售層面的服務,其他方面的服務不夠到位,企業了解信息更多也通過經銷商二次獲得,很難得到市場一些“真實、深度”的聲音。而今時代,我們面對著消費群體的升級和服務的高要求,企業必須要更快捷的利用互聯網思維產生更多的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和反饋,于是很多企業通過了微博、微信參與主流群體的直接溝通,但出現的問題也存在很多。
一、微信、微博成為形式的應付,開通了但沒有持續更新有效果的對消費者有幫助的內容,更多成為消費者投訴的渠道,但是這個渠道的反饋卻并不是很理想。
二、沒有真正運用得到與消費者互動產生企業運營指導更好服務的目的。
這一點上,我們看看微信上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他們講通過微博與消費者的互動,產品的測試得到了更多消費者的信息反饋,從而修正了自己的產品,滿足了大部分消費群體的產品體驗要求,也能讓消費者最快捷的了解到產品的信息,真正的形成了互動溝通粘度,也培養了用戶的忠誠,值得傳統行業的學習。
傳統行業有的微信微博每天發一些心靈雞湯、笑話應付了事,消費者投訴用桃花搪塞。內部運營也沒有效對接服務跟進,反而得到了消費者的反感,也傷害了品牌,新媒體需要做,要做就做好,要不就別做。
傳統行業真正做到用戶至上,依然大有所為
筆者走訪南方很多鄉鎮的個體“菜籃子”專業銷售蔬菜的小店,他們現在的蔬菜保證新鮮,顧客挑揀產品,店主不厭煩,5角內零頭抹零不收,并且免費搭贈小蔥、辣椒等季節性贈品。顧客要購買的饅頭類保證是熱的,顧客需要的購買的肉、魚產品,年輕人不會切,店主免費熱情幫清理、切除,,甚至教年輕的小兩口做菜的方法,服務很好,他們的價格雖然有些產品比超市可能還貴一點,但因為服務的周到,便捷,甚至優于大賣場,年輕的群體都來這兒買菜,這樣的菜籃子,一天的營業額少則幾千大則幾萬元,有的顧客忙沒時間過來,打個電話送貨上門,附近租戶人家免費提供開水等。這樣的小店的老板基本上這些固定的消費者都叫叔叔阿姨,成為了培養式的購物,消費者滿足了他們的要求,他們為什么不在這消費呢?想一想我們很多店內正規化是有了,但與消費者的僅僅計較,購物的不愉快,他們也會放棄。年輕人的消費不在意價格的問題,關鍵是贏得尊重,購物又有附加的服務,能解決其購物消費的便利性。顯然這類菜籃子店可以滿足。所以他們的生意很好。小店如此,大中型企業更需要反思,你們的產品很好,為什么賣不好?
形變,貫穿始終,發現和滿足他們的潛在需求是不變的法則
我們知道無論什么好的營銷方式,產品策劃的新穎推出,都抵不住競爭對手的跟隨,營銷方式,產品亮點似乎經不住時間的打磨,今天的創新者很可能1年的時間就會呈現出數十上百甚至更多的類同者,所以營銷始終在變動中生存與發展。今天你是創造了為客戶提供2項附加服務的好的營銷方式,明天競爭對手可以模仿你創造出三種方式也搶占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其實這些都是發展的規律,似乎營銷市場上很難有一枝獨秀的常春樹。那么我們可以做的除了是變迎接更多的消費需求和滿足度,最終要的還是挖掘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是永遠不變的市場規則。滿足客戶的需求體更更為優質的體驗,想在客戶的前面,就會源源不斷的涌現更多的銷售機會。例如三只松鼠,賣高品質堅果,他們運用贈品開果器、果殼袋等人性化的服務,他們發現了客戶需求并滿足客戶需求,他就先跑在了前頭。值得傳統行業品牌借鑒和學習。牛奶企業的競爭。牛奶的品牌有沒有設計兒童牛奶喝玩牛奶用的手帕?茶葉企業有沒有附贈喝茶茶道書籍?能讓品茶者在什么樣的毫升器皿中放大約多少茶葉味道更好?商務茶道的一些竅門,購買茶葉還贈送一些茶具新穎的收藏小玩意等貼心服務等。這些都是機會,讀懂你的消費者。發現和滿足他們的潛在需求。生意自然會提升,品牌才能和消費者產生共鳴。
產品為王時代,好產品自己會說話
我們現在真的是產品為王的時代,好的產品是最好的營銷,很多互聯網品牌的強勢發展,一發不可收拾,真的不僅僅是他們營銷做的好,我看更多的是他們的產品自身的優勢是最重要的。三只松鼠除了特色別的服務和人性化的互動,產品自身的設計風格,產品良好產地和口感,這些自身就是王牌利器。黃太吉宣傳再好,如果產品不好吃你真的會說好嗎?你真的會支付那個超越普通煎餅果子好幾倍的價格嗎?小米手機僅僅是跟風嗎?它良好的配置和體驗價值性價比較好,才有這么多米粉吧?產品為王時代,企業不要對產品的生產設計太簡單同質化,把大部分費用投入到概念、廣告、營銷上,沒有好產品,沒有好口碑,沒用,先做好產品再說。產品不行,皆為徒勞!
傳統行業產品也應該反思的“互聯網思維”從產品生產環節就開始入手,好的產品自身就是營銷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