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應該再提宋林,因為這位華潤集團的前董事長出事已近兩月,不再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但媒體日前披露的華潤集團新任董事長傅育寧的一篇標題為《抱樸守正修身立品》的文章,提及宋林三次,并批宋林不守職業經理人的本份,讓人不得不想再吐槽幾句。
功是功,過是過。宋林在華潤集團的成績有目共睹。用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的話說,宋林2004年出任總裁時,華潤總資產為1012億元,利潤為45億元。10年后的2013年,這兩個數據分別為11337億元和563億元,增速均超過十倍。舉目全球商業界,能夠獲得如此業績者亦可謂彪悍。
宋林涉嫌違紀違法被查,傅育寧對前任以一個“不守本份”評價,倒也不算重。問題在于,深究緣由,宋林的悲劇恐怕絕不是一句不守本份就能概括得了的。若要這么算,中國企業界怕是很難找出幾個真正能守一輩子本份的人來。
連鎖零售行業一直不缺少悲劇式的人物。
不知道是否還有人會偶爾記起劉五一這個名字,當年普爾斯瑪特的倉儲會員超市在中國紅極一時,資金鏈斷裂后,作為董事長的劉五一逃往國外,多名普馬高管以非法抽逃上億元資金及合同詐騙被判刑,用他舊時下屬的說法是“家破人亡”。值得玩味的是,劉五一當時的另一個身份是科羅娜啤酒的中國總代理,光這一項,每年納稅都在5000萬元左右。因此,他真的是因為缺那點錢導致的這么不守本份嗎?
很多事情或許已經脫離出了商業的范疇,而我們永遠無法探究到真正的真相。
近來出事的還有幾位連鎖業的資深大腕。有消息稱,龍柏集團董事總裁蔣躍敏、東方家園原副總裁宋學東因涉嫌經濟犯罪被北京警方抓獲,據稱兩人涉嫌以東方家園為平臺進行洗錢,侵占東方家園數億元巨額資金,最終導致東方家園連鎖超市資金鏈斷裂。而東方家園原總裁李鳳江也被立案偵查。
蔣躍敏和李鳳江浸淫連鎖零售業數十年。蔣躍敏曾任華潤萬家華東區總經理,李鳳江曾任歐倍德亞洲區總裁、物美集團總裁、東方家園總裁,兩人無論是能力、人脈、資源和口碑在業界都屬不錯。如今栽倒在經濟犯罪上,讓人不禁唏噓。
在中國,企業家仍是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靈魂。缺了這個靈魂,制度再規范也很難走得太遠。因此,企業家出事對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宋林走后,華潤集團的未來戰略發生怎樣的轉變暫未現端倪,但變化定難避免,對華潤來說是禍是福也無法預料。同樣不守本分的國美電器前董事局主席黃光裕,2010年因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單位行賄罪被判14年,罰款6億元,沒收財產2億元。黃光裕出事后,國美的控股權一度差點旁落他人,企業經營上的后果則是,曾為家電連鎖零售老大的國美電器現已面臨日趨被邊緣化的局面。
企業家涉及犯罪已是一個不容回避的話題。數據顯示,改革開放30多年來至少有200多名企業家身陷囹圄。而由于多名企業家富豪在上榜后不久便因經濟犯罪被抓,《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甚至被人戲稱為企業家的“宣判榜”。如果說宋林的悲劇像吳曉波所說是制度的缺陷所導致,比如,作為國企經理人,宋林的收入與商業成功幾乎沒有對價關系,他沒有一分錢的股份,也不享受分紅激勵,更談不上“金色降落傘”,甚至他的職務能否保住都需要某些灰色的權貴保護——從宋林案披露的一些信息可見,他之墮落正與此有關。
那么,民營企業家的犯罪就單純是出于不守本分?顯然,根子仍然是出在制度上。想必,沒有誰比中國的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對如履薄冰這個詞感受更深切。總有人告誡說,在中國做企業,最需要鉆研的不是經濟而是政治,即“政治經濟學”。悲哀的是,中國企業家有兩大障礙似乎總是無法逾越,一是所謂的原罪,盡管這種烙印在近十年創辦的企業身上已經逐漸淡化。另一大障礙是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總會碰觸到很多灰色地帶,而為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企業家有時候不得不選擇涉險。這一點似乎始終沒有太大改善。如果沒有制度上的創新與突破,未來也很難打破這個魔咒。
當然,與國企職業經理人如宋林者不守本份而出事不同,蔣躍敏、黃光裕的出事可能更多有主觀的因素。但中國還有一句古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還記得,黃光裕的一位前下屬在一篇題為《我的老板黃光裕》的文章中提到:在一次年底的總經理大會上,黃光裕喝了些酒,對臺下各個大區的總經理感慨地說:你們每時每刻都可以從國美全身而退,而我呢?我永遠也退不了,退了也不能全身而退……我就是一個表面風光的人,你們在座的有幾個人能理解我心中的苦?
一次和一位風投公司的老總喝茶聊天,談到中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他突發感慨:中國的民營企業還是不要做得太大為好。我問他為什么,他長吁一口氣嘆道:你是央企還是國企?是兒子還是孫子?你連干兒子都算不上。你知道做大了有多危險?
說到底,商業本是生意。古往今來,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人財兩安。希望連鎖業不要出現太多這樣的悲劇。各位企業家們,且行且珍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