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是藥品銷售最大的終端渠道,很多產品都是在醫院銷售帶動市場的情況下做大的,可是很多需要在醫院銷售的產品由于醫保、招標、掛網、進院、控費限方、反腐敗、稅務等七座大山壓著,長期做不大。
一、 有錢也不一定能進醫保
2-3年一次的省級醫保評審,4-5年一次的國家醫保評審,有錢你也辦不了事,一個產品研發化了5-10年,出來了確錯過了醫保機會,然后沒有辦法一個一個省級醫保公關,公關成功了剛一高興點,煩心的招標繼續。
二、 招標上了就有銷售,丟標了就幾乎全軍覆滅
一個醫院產品不通過招標,你就休想在醫院銷售,今年招標成功了,貨物剛賣好一點,新的標期又開始了,多種原因不幸丟標了,你的產品幾乎全軍覆沒。
三、 掛網導致你全國價格不斷下跌
為了一點銷售量,很多企業沒有辦法去適應各地的掛網,結果是價格越來越低,而失去高價,醫院產品又如何銷售,你的產品就會被醫生越用越少。
四、 醫院不是你想進就可以進的
全國縣級以上醫院近20000萬家,你的企業又能夠開發多少,沒有更多的醫生銷售你的產品,銷售量自然大不了。
五、 控制費用及限方難以上量
好不容易進了醫院,由于控制費用及限大處方,你的產品依然難以上量。
六、 國家持續打擊醫院腐敗讓銷售難以突破
給醫生回扣進行產品銷售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是卻不是國家保護的銷售模式,經常會被運動打擊,醫院銷售代表及醫生處境很難。
七、 稅務處理難度越來越大
大量的醫生回扣營銷,必然帶來的是大量的現金支出,如何合理避稅,在稅務稽查越來越強的情況下,很多企業也無法做大產品銷售。
如何突破這七座大山,《讓醫院產品暢銷藥店、診所》是擺在所有醫院營銷企業的面前的共同難題。
作者孟慶亮認為,唯一辦法就是解放思想,統一規劃,防止沖突,實施全渠道營銷。
讓醫院、藥店、診所三大終端都成為企業藥品的銷售終端。
讓醫院醫生、藥店店員、診所醫生都成為藥品銷售者。
這一思想在長達14年的時間里都是成功的,以下僅舉4個案例。
2000年起,某藥廠接受這一思想,根據不同產品特點,進行多種渠道組合,多個品種都銷售成功,2008年美國上市。
2006年起,某藥廠接受這一思想,以診所小臨床為突破口,再次打造一個創業板上市神話。
2010年起,某藥廠的慢性病產品在落標的情況下,在藥店診所成為暢銷品。
2013年起,某團隊讓大醫院產品不斷暢銷鄉鎮醫生市場。
想了解秘密,一定要走出去學習,了解成功者是如何成功的。要成分為奇跡,就一定要突破思維障礙,根據你的資源重新規劃你的全渠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