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阿里巴巴獲批IDC牌照
民資掘金3000億增值電信市場
民資進入電信業開閘在即。《經濟參考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華為、阿里巴巴等十余家企業已經通過ID C(因特網數據中心)業務牌照審查,并順利獲批牌照;另有多家企業通過審查并獲批ISP(因特網接入服務)業務牌照。據悉,工信部將會在近期公示首批獲得ID C和ISP業務牌照的企業名單。
據業內人士介紹,ID C和ISP為增值電信業務,屬于《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增值電信業的實施意見》所提出的“鼓勵民間資本開展增值電信業務,進一步明確對民間資本開放因特網數據中心(ID C)和因特網接入服務(ISP)業務的相關政策,引導民間資本參與ID C和ISP業務的經營活動”的范疇。2011年,由于“網絡色情”、“手機吸費”、“電信腐敗”等問題,工信部一度停發ID C和ISP牌照。而此次華為、阿里巴巴等企業獲批相關牌照,意味著工信部將重啟牌照發放,使得增值電信業務率先向民資開放。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數據顯示,傳統的各類增值電信業務的市場規模將在5年內達到2000億元,而多家第三方機構研究則顯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類新型增值電信業務將大量涌現,屆時增值電信業務市場的規模將有望突破3000億元大關。
ID C和ISP業務一直被認為是運營眾多增值電信業務的先決條件。發放相應業務牌照后,將使更多企業進入增值電信業,原本被三大運營商所主導的市場,將迎來更多參與者。屆時市場可能出現一輪價格戰,增值電信資費將有望迅速下降,而整個增值電信業和互聯網行業的全行業成本也將隨之下降。
IT行業分析師王一江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回首過去十幾年國內電信產業和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每一次熱潮都伴隨著ID C和ISP業務的繁榮。1997年前后,隨著新浪、網易等中國首批門戶網站的崛起,以中國萬網為代表的第一批提供域名注冊、虛擬主機等業務的民營ID C企業發展壯大。2005年,互聯網經濟回暖,WE B 2 .0、視頻、網絡游戲、電子商務引起新一輪互聯網熱潮,使得ID C、IS P業務再度爆發,以主機租用和服務器托管業務為主的數據中心開始大量涌現。目前,隨著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等產業的蓬勃發展,以云計算、大數據處理為主的新型數據中心業務將成為ID C、ISP業務的新熱點。
除(chu)了增(zeng)值電信(xin)業務外(wai),工(gong)(gong)信(xin)部還在(zai)推進民資進入通(tong)(tong)信(xin)建設領(ling)域。日前,工(gong)(gong)信(xin)部發布(bu)《關于做好(hao)取消(xiao)通(tong)(tong)信(xin)信(xin)息(xi)網(wang)絡系統(tong)(tong)集成企業資質(zhi)(zhi)等4項行(xing)政審批事項相(xiang)關工(gong)(gong)作的通(tong)(tong)知(zhi)》,明文鼓勵“符合條件(jian)的民營企業申請通(tong)(tong)信(xin)工(gong)(gong)程(cheng)設計、施(shi)工(gong)(gong)、監(jian)理(li)、信(xin)息(xi)網(wang)絡系統(tong)(tong)集成、用戶(hu)管線建設以及通(tong)(tong)信(xin)建設項目招標(biao)代(dai)理(li)機(ji)構等企業資質(zhi)(zhi)”。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二期項目取
國家電投集團印發水、火、風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