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中的一大景象:做電商的想開拓資源、引流量,進而提高轉化率、增加收益;其他行業則是努力拓展電商業務,這里的電商業務多是為電商平臺提供開放入口:掛廣告或是新增“吃喝玩樂”等,又或者直接自己開放電商平臺,當然后者因為風險太大采用者并不多。
電商與社交惺惺相惜的原因是什么?商業,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是最大最直接的一塊盈利市場;社交,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是最具人氣最持久的資源戰場。
當最直接的盈利模式與最具活力的龐大資源相遇,帶來的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戀情,就是轟轟烈烈的的長相廝守!
線下,商業與社交正怎樣融合?
最直截了當的一類是三五成群的小伙伴們出行,逛街、吃飯、唱K、游樂場……這類社交商人能大做文章、又有效的方式:優惠性質的引導。
假若植入社交內部,朋友圈小聚,大家都聊的正嗨,隨隨便便給塊廣告膏藥,此處商業的廣告普及起來最簡單易行,但是頂多能起個曝光的作用,價值也最低,類似于傳單,投入最少獲得價值同樣最小;另一種模式,同樣是聊興正嗨,某個話題中順理成章地引出一個產品或是品牌的推廣,這種價值大到超重偏偏又可遇而不可求,有人模仿其模式創新制作個七八成已經算是很具有營銷功底的業界大佬,而更多的人只能算得上東施效顰、描葫蘆畫瓢的沾點營銷仙氣。
線上,電商與社交的故事會怎樣?
小米電商一度震撼國人眼球,幾次成功跳躍龍門之后更是榮獲營銷大師級的身份,國產近來手機紛紛仿效小米,類似的配置、價格,類似的賣點、設計,類似的營銷手段……所有的現象都表明小米將社交與電商融合得爐火純青。
京東與騰訊聯手之后,QQ已經接入吃喝玩樂入口,而最具業界看好的移動社交工具之一微信,也將于618的購物大促與京東大力配合……
來往還在扎堆聚人氣、陌陌正值上市清場期、秘密為Secret讓步,看似已經穩定的社交場合其實還存在著一個最大的變數:電商。
當電商進駐社交,能夠嘗試的盈利模式有多少?咱們不妨先拿線下的模式略作參考,普及起來最簡易但是價值最小的一種模式:給開放個入口。好吧,安然沒想讓京東躺著中槍,只是這種模式的轉化價值確實不高,另外電商與社交的整合還只能算是初級摸索階段,所以咱們現在看到這種模式也算是情理之中,畢竟日后大刀闊斧的擴張還需要時間與經驗。
再一種,轉化價值極高但是“可遇而不可求”、也難模仿的模式:于話題中順其自然穿插廣告,置于社交界最便易使用的是興趣社交,而興趣社交范疇里各種小的社區、APP更是如沙如泥、多了去了,社交界暫時處于上風的大佬們并不占有決定性的優勢,花蕾想要綻放的時候,位置就已經沒那么重要。
管你名氣有多大牌,盈利才是存活首要的價值。而電商一旦卷入社交,這必是一場即將拉開帷幕的美麗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