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潁上工業園區的燕龍基新能源有限公司,盡管生產線還未投產,但是幾棟一期廠房已經竣工,工人們正在廠房內調試設備,為下個月的投產做好準備。
“離心機、窯爐等核心設備全部安裝到位,就等著下個月正式投產了。”燕龍基新能源有限公司行政部總監宮芳清告訴記者,該公司是上海燕龍基集團的下屬企業,總投資13.77億元人民幣,建設有9條離心玻璃棉和6條泡沫玻璃生產線,項目投產后可年產12萬噸離心玻璃棉和24萬立方米泡沫玻璃,年產值13.2億元人民幣,年均納稅額可達1.06億元人民幣。目前,即將投入生產的是年產12萬噸離心玻璃棉項目。
據了解,燕龍基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10年底進駐潁上工業園區,原計劃上馬光伏玻璃項目,建設10窯40條光伏玻璃生產線。2011,受光伏產業發展大環境不景氣影響,項目動工不久就停工了。“近幾年來,受歐盟貿易壁壘等影響,依靠出口的我國光伏產業陷入發展低谷,處于全行業虧損狀態,如果強行上馬,將會給企業帶來損失。”宮芳清說,經過一年多的市場調研、專家論證、行業分析和投資測算,企業決定調整產業發展方向,將目標瞄準市場前景廣闊的離心玻璃棉等項目。
“離心玻璃棉集眾多保溫材料優點于一身,是一種新型的無機隔熱、輕質、吸聲、阻燃產品,廣泛運用于建材、汽車制造、化工等行業,而且目前安徽省內,我們是唯一一家生產離心玻璃棉的廠家。”燕龍基新能源有限公司研發部總監張盾告訴記者,值得一提的是,離心玻璃棉項目是循環產業,其主要原材料是回收的廢舊玻璃和長石等天然原材料,而廢舊玻璃占生產原料的90%,“生產玻璃棉的過程,就是資源再次利用,實現變廢為寶的過程。”
記者了解到,離心玻璃棉的制作流程是將廢舊玻璃等原材料,放入窯爐高溫熔化成玻璃水,然后將玻璃水注入離心機內,最終通過離心作用成為棉花狀的細絲。“這個原理并不復雜,和制作棉花糖的原理是一樣的。”張盾說,由于目前產品在市場上供少于求,離心玻璃棉的售價一直比較穩定,效益十分可觀。“1000元的原材料,制成離心玻璃棉后,可賣到6000-7000元。”
和以往再生鉛冶煉等循環產業,需運用大量的勞動力不同的是,離心玻璃棉項目所需的人力并不多。“我們的設備很多從國外進口,自動化程度高,一條生產線上只有數十名工人,整個企業所需員工200多人。”張盾說。此外,生產離心玻璃棉所產生的廢棄物較少,屬于綠色環保產業。
據介紹,下一步,燕龍基新能源有限公司將加快項目進度,力促項目早日投產,為潁上工業園區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