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上瘋傳部分房企“漲價文件”,涉及到六家企業, 內容都是總公司要求各區域樓盤上調價格,上調幅度從1%~10%不等。不過,經記者求證,相關企業均否認文件的真實性。業內人士稱,這是企業的一種營銷噱頭,利用央行放松房貸的利好,制造漲價氣氛,迎合置業者“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在庫存高企的情況下,房價并不具備大漲的條件。
10月1日當天,一份《綠城集團(綠城陽光公館 綠城百合公寓)浙東區域公司文件》在微信中廣為流傳,文件中提到綠城集團浙東區域公司要從11月1日開始對現有在售樓盤提價5%~10%。
隨后,網絡上陸續有綠地、碧桂園、新城、中聯創等五家地產商有關調價通知的“內部文件”。其共同特點是,即從10月8日或者10月中旬開始漲價,“內部文件”都被拍了下來掛到網上。
記者隨即采訪了綠地、碧桂園、新城等地產公司的品牌部門,其無一不否認文件的真實性,強調文件和集團固有的文件格式不同,是偽造的。
國慶節后,深圳在售新盤是否有漲價行為?
在萬科布吉一在售新盤,銷售代表稱,現在的價格仍與前期相同。招商在坪地開發的新盤昨日推出新單位,售價也與9月份的相同。
昨日,記者分別從金地、華潤和佳兆業等開發商了解到,其在深圳的在售項目近期仍執行前期標準。
克而瑞深圳機構總經理許爍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營銷噱頭,迎合了購房者“買漲不買跌”的心理,放風漲價只為“假漲價,真促銷”。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相對成交價,更多企業關心的是成交量。
某大型房企營銷負責人向記者坦言,和漲價相比,目前更關注的是如何去庫存,“大多數行家對樓市走勢的判斷是先走量,走得快則走贏市場”。
今年1~9月典型房企銷售業績榜單,前20強房地產商中僅有4家完成了全年銷售目標的70%,個別企業的完成率甚至不到50%。
億翰智庫中國上市房企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化東分析,未來成交會更加活躍,發展商也會積極出貨,成交量會上升但不會暴漲,價格還是以保持穩定為主,因為這只是將之前收緊的政策放松而已。房價不會那么快上漲,因為目前的貨量仍然比較龐大,還是以走量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