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百姓生活故事——我輩都是蓬蒿人
時間:2012年4月20日
主持人:在東城區南鑼鼓巷附近的東棉花胡同里有一間四合院,走進去別有洞天,那里是北京第一家民間小劇場,叫蓬蒿劇場。它的創辦人是牙科醫生王翔。脫下白大褂,王翔在蓬蒿劇場經營著他的戲劇人生。3月末,在籌備第三屆南鑼鼓巷戲劇節的過程中,他突發心絞痛住院,手術后又馬上回到了劇場。采訪他的時間定在了他出院后的一個周日的下午,而直到下午四點他才得以在采訪前的間隙里抽出時間吃了口午飯,一碗炒土豆絲、一碗白米飯,一邊吃飯,一邊還是聊著劇場。
王翔:我的蓬蒿劇場要一直做下去,要做得更好,投入越多,越是我的幸福,付出越多越是我的幸福,能獲得收獲,又能獲得付出,這是最美好的一種愿望,我希望更多的人都像我這樣想。
主持人:王翔有一個1/4的理論,他認為全社會應該有1/4的人拿出1/4的時間和財力來做公益性的或是藝術方面的事情,他就是那1/4的人。不過他拿出了1/2的時間和百分之百的財力來辦劇場,另外1/2的時間則用來經營他那幾間為劇場打工賺錢的牙科診所。而如果年輕的時候就有機會選擇,我想他大概不會做醫生。
王翔:當初是沒有機會選擇藝術工作,因為我們那個年代是分配的上大學,在軍隊會選派工農兵大學生,我是最后一屆,只能分配你學醫,我就上了醫學院,后來就是一直做醫生,在軍隊做醫生,后來轉業移民到加拿大,又回來,自己辦診所,辦北京第一個私人牙科連鎖診所,這都是很大的成績。但是這種成績只是技術層面的,作為一個人來說,靈魂層面的體驗生命、體驗社會、體驗更多的人性的東西那肯定不是一個醫療技術的工作所能包括的,這是我做劇場、做戲劇最基礎的動因。
主持人:1985年王翔來北京進修,也是在那一年他第一次走進了劇場,從那以后,戲劇就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王翔:1985年的時候,那年我是從武漢到北京來進修,第一次接觸到話劇這種形式,當時的文化部長王蒙在報紙上寫文章,推薦一部話劇叫《和氏璧》,說是很好,寫的是卞和獻玉的故事,我只是覺得活著太好了,能看到這么好的戲劇演出,人活著真是太神奇了,這種體驗太美好了,那天在北京看了很多的戲。
主持人:被北京的文化氛圍吸引,王翔在畢業之后來到了北京,在海軍總醫院工作,同時他也成了一個狂熱的戲劇愛好者,光是哥本哈根這一個戲他就看的四十多遍,2002年為了幫朋友演出找排練場地,他甚至還拆的自己家里的墻。
王翔:有很多朋友大家對戲劇熱愛,我就成立了一個俱樂部,就國家話劇院戲劇俱樂部,一方面幫助他們做一些戲劇的推廣、宣傳,同時組織了很多非職業的各行各業的人,在我家里的房子,我有兩套房子,有一套房子打通了,三居室的房子做排練場,在我家里那個排練長排完以后就到國家話劇院的實驗劇場來演出,第一輪演出的名字就叫與戲劇相遇,我出了三千塊錢,主要演員每人出五百,次要演員每人再出一百、兩百,隨著你的角色的重要程度,越重要的角色貼錢貼得最多,完了以后,請周圍的朋友、親友們來看,那是純粹付出的。
主持人:2004年,王翔投資的第一部話劇《暫住證》在北京人藝小劇場演出,投入十萬,虧了兩萬,但是他說收獲特別大,感動特別多,但這也不足以讓王翔的表達欲望得到滿足,他有的更大的目標,建立自己的小劇場。
王翔:改革開放以前,物質很貧乏我們這個社會。但是改革開放以后,物質發展速度太快了,精神反而滯后了,文化反而滯后了,一些像商業地投,一切都講GDP,真正擔負著給人心靈提供營養、提供美好的一種創作的這樣一些環節都必須遠離商業才可能去做好它的藝術層面,而且特別迫切地想辦這個劇場,通過自己的一己之力能夠給這個社會的文化現象責備一些豐富的層面和它的內容,因為這個社會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社會,你關注自身的需要,你同時要關注社會需要,關注自身的利益,自己最大的利益就是這個社會要更好,社會更高了就給你提供最大的你的資源了,光想自己那太簡單了,你要想整個社會,想很多人,光想物質也很簡單,要想文化、想精神。
主持人:辦劇場首先還得找地方,為此王翔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找到了這間四合院。
王翔:那是2007年底開始找,找了一年才找到這樣一個院子,在緊挨著中央戲劇戲院,緊挨著南鑼鼓巷這個創意街區,藝術氛圍最濃的地區,找到這么一個三百平米的院子,把它建設起來就花了120萬,建設包括籌備期的房租,包括鋼結構,包括裝修,包括音響,包括燈光,各種舞臺設置。
記者:您當時就開始改建了是嗎?
王翔:對,隔壁的鄰居不太親和,光報警就報了三次,開始不理解,后來建成以后,演出了很多好的戲,請他們來看,后來成為很好的朋友。
主持人:劇場的座位不到一百個,但對于王翔來說,它是心靈的棲息之地,是藝術交流的高貴殿堂,他給這間小劇場起名為蓬蒿劇場,對于劇場的名字他是這樣解釋的。
王翔:蓬蒿劇場什么意思呢?李白的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什么意思?他說,我在南京長安的皇帝請我到宮里邊去寫詩,多牛啊?大笑著出門,我可不是一般的人哪,蓬蒿人就是普通人的意思。蓬蒿就是蒿子桿,蓬蒿。李白那時候多牛,你不是普通人。現在社會的人要比你還牛,什么意思呢?不光是你李白這樣的人,所有的普通人都能欣賞美術、欣賞音樂、欣賞詩歌、欣賞文學,走進劇場去看戲,甚至去演戲,蓬蒿劇場名字特別普通,但做的事情特別高貴,全中國的,我們國家的所有普通人,不光是滿足物質不光是吃飽、穿暖、住好,還能從精神層面走向劇場,走向內心的高貴和豐富,在這個層面獲得更大的滿足,這個社會肯定會非常健康、非常美好、非常溫暖,也非常和諧,這是我最大的愿望。
主持人:四年來,王翔每天都要在劇場里投入一兩千塊錢,這樣的投入回報也是巨大的,到現在蓬蒿劇場出品和上演過的劇目超過150部,演出場次超過一千場。他獲得了關注和掌聲,也逐漸獲得了政府的支持。雖然從賬本上來看,王翔做的仍然是一樁賠本的生意,但是就像他自己說的,付出越多,越是他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