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通:來來來。
金芳:麻煩你了啊。
李萬通:看一下。
康立波:昨天下午三點多,李萬通來到人定湖西里的一處平房院,開始了下午的工作,這里是外來打工者金芳租住的小院,李萬通來這兒忙的不是別的,而是來給她修電腦,進了屋寒喧兩句之后,李萬通就開始查找問題。
李萬通:你看,你這兒怎么出現錯誤了,這個是上網的瀏覽器出現了錯誤。
金芳:我這里頭小孩給弄了好幾個瀏覽器。
李萬通:我先看看是不是可以從光驅引導。你看這不是,第一次引導的設備是光驅。
康立波:用了不到兩分鐘的功夫李師傅就找到了問題所在,這樣李師傅打開自己隨身攜帶的工具包開始修理。
李萬通:我現在給你克隆啊,我告訴你,這個本身是什么意思?它英文里面有兩個解釋,一個是魔鬼,第二個解釋是克隆。
康立波:這聽著李師傅是一邊修理,一邊跟人講解電腦有關的知識,半小時不到的功夫,李師傅就把電腦給修好了,金芳說這已經是李師傅第12次來幫她修電腦了。而回憶起第一次的場景,金芳至今記憶猶新。
金芳:第一次我是不敢相信,因為看到他那么大年紀了,手還會發抖,我就想他可能會修嗎?我當時還真懷疑,后來你看他弄得,弄得挺好的,慢慢挺好的,以后電腦買或者是換了,都是找她幫我弄,包括我們附近的鄰居都是他弄的,打個電話他就來了,他挺好的,他人挺好的,挺愛幫忙的,他在那里還是工程師呢?
記者:工程師?
金芳:對。
康立波:聽著金芳的說法,李萬通師傅還是工程師呢?沒錯,李師傅是新中國第一屆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1960年李萬通從原來的北方交通大學畢業之后,來到酒仙橋北京有線電廠工作,剛參加工作那時候,他是一有空就擺弄電器這些玩意兒。
李萬通:因為我過去畢業以后我是單身,沒有家,你說你下班以后干嗎?禮拜天干嗎去呀?都在擺弄,看一看電子這方面的書,要看了時間長了,看了道理都懂了,一懂了什么都修,只要一拿販子電子方面的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所以說什么都修,只要是電子的。
康立波:這么多年積累下來,李工的專業功底是越發深厚,在他畢業之后的第十年,李工也不但只是幫人修修家電那么簡單了。
李萬通:1963年離職到1966年,那個時候是由電子管轉到晶體管的話,那個是電子管,一臺電子管這個房間最少20個房間,晶體管呢,一臺有這兩個房間大就夠了。那個習慣于說咱們國家電子管的,你到基地去那么龐大不好辦,后來咱們國家就規劃,我是總設計師,投資上呢,都是我簽的名。從1970年左右就到基建了,待了七個多吧。
康立波:盡管自己為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這么多年以來,李萬通這位大工程師在閑暇時間還是不忘給人修家電,特別是2000年電腦普及以后,李工也從原來的單位退休下來,時間也多了起來,出門幫大家修電腦就成了他每天的工作。
李萬通:有時候早晨8點出去,有時候晚上11點多才回來。
康立波:真有那么一次,李工原來單位的一臺電腦壞了,為了恢復數據,他可是每少費工夫。
李萬通:當時是單位的自動化研究所的,它是工作上的東西,它突然把硬盤格了,它東西在里面的,尤其搞課題,里面設計方案這些東西不能丟,所以就得恢復。你恢復他的他的硬盤掉了,你還得重新啟,接著從后面再給它恢復,有時候20個小時,晚上呢,反正我知道它時間長,我得睡一會兒,睡一會兒,一會兒起來以后再看,再看以后再不行再恢復。
康立波:對于幫人修電腦,李工不光是敬業,而且基本上是隨叫隨到,除非說前一天晚上太晚了,可能會等到第二天一早出門,而至于晚點的話,2008年的一天,晚上8點鐘他還出門幫人修電腦呢。
李萬通:因為他是在望京,上望京不是一個車就到啊,從這個地方坐車到北沙灘,北沙灘還得等車坐939,939完了以后,到了南湖動物園,完了我再走過去。由于那天晚上他出問題是8點鐘出的問題,打電話,我出門開始走到他那邊大概快十點了。
康立波:晚上?
李萬通:晚上,末班車11點,我很快地趕快就做,做完了11點以前,我趕末班車又回來。
康立波:這幾年中,李工跑過房山、去過順義,也算是一個走南闖北的老江湖了,當然了,除了跑的地方大,他幫人修電腦甚至都顧不上過節。
李萬通:好像去年的年初就在樓底下那個賣煙的,大年初一早晨八點多給我打一個電話,八點一刻就到了,不到十點鐘吧,一個來小時,也是很快就做完了。
康立波:有時候大家看著李師傅年紀打了,總不好意思麻煩他,就會打個電話給他,李師傅通過電話給指導,而在李工家附近住的,他總是愿意親自登門,特別是那些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
李萬通:前幾天也是這邊有一家,他的顯卡呢老是慢,我一拿出來一看,那顯卡里面五個電容全爆了,你說他家庭生活也很困難,我就給他焊,當然我歲數大了,我手哆嗦,我由于得帕金森的,手哆嗦,那孩子扶著我的手,我拿上去一個一個把它卸下來,一個一個給他焊上,那個電容賣的是外面才賣一塊錢一個,才賣五塊錢,如果你拿到中關村修的話,最少五十,我就費一點勁給他做一下,做一下后來上去挺好。
康立波:除了幫人修電腦,李工還經常騎著自行車跑到中關村幫人買些電腦配件什么的,還偶爾幫人貼幾個錢,不過李工也明白,與其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他最近想得最多的就是能夠開辦一所免費的電腦培訓班。
李萬通:因為我歲數大了,還有幾年活頭我不敢說,我把我一輩子子經驗,我希望教給別人,人家愿意的他愿意來聽是個好事,我就想呢,有一些年輕人呢,他愿意學,教給他,他掌握一些知識,將來他好生活呀。
康立波:李工這么想著大家,為大家修電腦,為大家服務,究竟是圖個啥呢?
李萬通:我之所以這么做,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我不在家里一分錢不要,這是一個,第二個我在這一戶家里,在這一戶的時候我不會吃一口飯,作為我來說,我是生在農村的,所以說我就想什么?只要別人求我的事,我一定干。我不管你是體力也好,不管你是技術也好,我都干,我覺得人活一生嘛,就是這樣,大家都不容易,只要是有困難,我去解決,我也高興,別人也高興。
康立波:從1960年到現在,托他幫忙修過家電的少說有2000人,上萬人次了,李工說現在每天都有四五個電話打給他,找他幫忙,而他也總是津津樂道地奔走在來回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