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百姓生活故事》——橋
時間:2012年6月14日
解說:走進85歲的竇珍老人家里,室內的陳設都很簡樸,唯獨一樣,掃帚特別多。
竇珍:往里頭看,旮旯里掃帚一堆。
記者:都是您使剩下的?
竇珍:不是,都還能拿出去使,這是自己的笤帚。
記者:輪著使。
這是您平時拿的工具?
竇珍:對對對。
解說:拿上掃帚、簸箕、麻布,竇珍老人不是打掃自家的衛生,而是走出家門,來到離家不遠的鐵路橋,一邊跟記者聊天,一邊開始清掃這座他心愛的橋。
記者:這橋不小啊?
竇珍:120米寬,底下六個鐵道,走六趟火車。
記者:這夠高的。
竇珍:五節,每節19個臺階,95個臺階。
記者:您太熟悉了。
竇珍:數遍了,數夠了。
解說:您看看,這天長日久,竇珍老人都有經驗了,他還自制了專門的工具,就說這擦橋欄桿,他用的抹布都和一般的不一樣。
記者:這抹布也是您自己做的嗎?
竇珍:這是墩布。墩布沒那把兒,把這捆起來當抹布了,這當抹布老使,使不完。
解說:不光是抹布,老人還自制掃帚,自己招來些樹枝,中間捆上根長長的木棍,老人說,這樣的掃帚好掃瓜子皮,而且把兒長,比短掃帚可強多了。以前用短掃帚的時候,需要彎腰,會把膝蓋磨破,腰也常常很疼,除了禁用的大抹布和長把的掃帚,每天掃橋的竇珍老琢磨的門道還多著呢。
竇珍:擦的時候也有個規矩,逆行擦,這么著往上擦看得見,自行車推著下來了,趕緊給人靠邊讓人過去。
記者:怕耽誤人家,您想得挺周到。
竇珍:既然你做好事了,就是為了讓人方便,你給人擋道就不行了。
解說:掃完擦完這座橋,我們回到了竇珍老人家里,他給我講起了他跟這座橋之間的緣分。1999年,竇珍搬到了現在住的翠林小區,那時候還沒有這座鐵路橋,兩邊居民往來常常都在鐵路上穿行,不小心被疾馳而來的火車撞傷的事故,發生了不是一次兩次,所以2000年這座橋建立起來以后,竇珍和他的鄰居們都很高興,都叫它連心橋。尤其是竇珍老人十分愛惜這座鐵路橋。
竇珍:有這個橋的時候,老伴就這屋里摔傷了,摔完了以后她臥床不起,靜臥60天,靜臥當中伺候老伴的時間有富裕,那時候這橋新建得,也沒有搞衛生的人,自己找點活兒吧,所以這么著,在家里看家做飯照顧老伴,空余時間掃橋去,擦橋去。時間一長了,擦橋也成了習慣,習慣成自然了。
解說:那時候竇珍老人已經75歲高齡了,他不顧自己年事已高,每天早晨五六點鐘就起床,下午三四點鐘再到橋上去一趟,一天兩趟又掃又擦,為的就是給大家創造一個干干凈凈的環境。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他的苦心。隨地吐痰的,亂扔瓜子皮的,還有自家寵物狗隨地方便的,都讓老人沒少費勁,可老人不抱怨,反而替這些人說話。
竇珍:經常有狗屎狗尿,誰瞅著不煩哪,我不煩,我有我的理解,中國人的人心軟,慈心,老頭老太太走路都走不動了,他還牽著遛狗呢,為什么呢?養時間長了,都有感情,這些人都是善良的,我一直同情養狗的,所以看到狗屎狗尿了,我給處理完了我沒事了回家,我愛干什么干什么,他不行,牽著回了家還得管它吃,搞衛生,還得伺候那狗。
解說:老人替那養狗的人說話,可有的那不自覺的人,倒嫌竇珍老人每天橋上橋下的忙活,怪礙眼的。所幸老人有心胸,從不跟他們計較。
竇珍:一不認識,也不知道是哪兒的,你跟他生什么氣,他說得不順聽的話,你一笑一樂,有的時候,歇會兒好不好,我說人各有志,就這一句話,人各有志,這是我的志氣,你管不著。
記者:您也不耽誤他的事,他干嗎對您這樣?
竇珍:要沒有你,往橋上哪兒,哪兒光滑,狗一臥,拿梳子給狗梳毛,弄得橋上哪兒都是,那狗毛沒法掃,所以這些人瞅你別扭。
解說:幾句難聽的話,老人可以不計較,可如果有更大的危險,就不是竇珍老人自己能夠解決的了。尤其他早上起得早,有時天剛亮,路上行人也不多,要真遇上那橫的、不講理的,老人也沒轍。所以他求助于社區居委會的書記。
竇珍:為什么我找他去了,過年,咱們老習慣,得了,初五都過了,初六了開張,咱也開張,去掃橋,有在橋上燒紙的,磚壓著紙,橋鋪的是塑料的,著火一燒,化了,跟磚連在一塊,我現起的,起完了這磚以后我找的書記,他說你放心,把這志愿的箍給你,你什么時候去掃橋,你就戴上出了什么事居委會負責。
解說:書記給了老人志愿者的紅袖箍,老人維持橋上的衛生就更加名正言順。常在橋上往來,老人對這座鐵路橋前后的情況都非常熟悉,連心橋位于鐵道的上方,又是兩個街道的分割線,所以它的官吏維護一直沒有明確的歸屬,就這樣一個三不管的地方,2011年夏天,大于造成橋下積水嚴重,影響行人往來,這可把老人急壞了。
竇珍:這個橋由這邊上去了,那邊下去,到橋下頭,過不去,大水坑,我自己買了把鐵鍬,上哪兒挖土,墊水坑,墊不起了,挖了兩個大坑,也沒把水墊下去,后來這社區,在這面碼了點磚,那是社區修的,后來我一瞅他碼磚,給我腦子啟動了,我找社區去了。
解說:自己也并不富裕的竇珍老人,拿出省吃儉用攢下的三千塊錢,在這段50米左右的土路上鋪上磚石,這段路再也不積水了。路旁的這座鐵路橋,每天迎送著上萬的居民進出南三環,為了讓行人走得干凈舒心,已經為這座橋付出整整十年的竇珍老人,不顧自己85歲高齡,還要堅持把掃橋進行到底。
竇珍:我什么都倒了,我這人不倒,我跟這橋耗上了,我干到底了,我說我開承包公司,
記者:您一人承包了。
竇珍:我大橋上掛一承包公司,承包公司的條件,內容是“分文不取,工具自理,打掃衛生,鍛煉身體,堅持生命不息,絕不休息!”,我說我跟這大橋耗上了,死在這兒都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