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消息,今天晚上,布丁CEO徐磊做客騰訊科技和騰訊微博聯合舉辦的“微論壇”。徐磊表示,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到底是什么樣的,誰也不知道。但垂直路線是經過幾個月被證明了在現階段比較適合。
現實中,很多人創業主要只做一個產品,但徐磊則做了布丁優惠券、布丁電影,布丁美食、布丁外賣等近十多個垂直應用。
在徐磊看來,移動互聯網上,傳統互聯網的門戶概念可能難以生存。“在移動互聯網,手機的操作系統就已經是門戶,我們只是要做成一個書簽,每次用戶的下載,其實就是把一個應用作為一個書簽,放到他的收藏夾里。什么樣的用戶會放在收藏夾里,我們就做成什么。”
徐磊預言,三年以后,移動互聯網至少有三到五億用戶。“10%的用戶是不是能夠決定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是什么樣,我覺得沒有到這個時間。”
徐磊透露,布丁的策略就是自己辛苦一點,用戶需要什么樣的應用,就做什么樣的應用。“內容我可以在后臺,在服務器端,可以整合,但是用戶體驗,我可以做出不同的應用。”
徐磊將移動互聯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工具類,包括像應用匯這樣的產品。第二個階段為娛樂休閑。第三個階段,移動互聯網用戶到了五千萬水平的時候,作為用戶助手的角色,手機的價值被發掘出來。O2O是在幫助大家匯總信息,幫助這些線下的商家,如何把更多的信息規范化,并且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把對的信息推給對的人,這個是移動O2O要解決問題。
以下是布丁CEO徐磊互動實錄:
徐磊:布丁真正成立的時間可能在2010年的11月份,過去之前可能在創新工場的平臺上觀察了一下整個互聯網的一些發展,花八九個月的時間去想到底做什么更適合,用什么樣的團隊才能把想要做的事情做成。布丁經過一年的發展,應該說我們也是在不斷地摸索,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到底是什么樣的,誰也不知道。我們現在作為創業者,在這個行業里面盡可能保持敏銳,保持對用戶的關注,保持對整個行業發展的關注。
所以布丁大概經過這一年的發展,也有一些數據給大家看一下,布丁現在在幾個垂直領域都由紀子的a,包括像電影優惠券,外賣等等。布丁有一個策略,我們認為在移動互聯網,用戶選擇a,還是選擇標簽非常清晰的a。布丁最早從一個門戶類型的a做起,慢慢我們發現在現階段,更多用戶會選擇那些標簽清晰的a,所以我們開始走垂直路線。
垂直路線應該說經過幾個月的時間,證明了還是在現階段比較適合這個市場,所以目前我們不管優惠券產品也好,還是外賣產品,在移動這個領域,應該可以由自信說我們是第一的,從用戶量的角度來說。接下來我們還會有一些更新的產品出來,未來三個月,也希望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布丁,繼續期待我們新的產品出來,幫助大家在日常生活里面有更簡單的一些應用,也能節省一些銀子,畢竟現在工資漲得不快,GDP都漲得很快。
騰訊科技:接下來問一下徐總,徐總是我們移動微觀察的老朋友,您原來是創新工場的工友,現在自己投身到創業中,現在我的問題就是,很多人可能只是做一個產品,您一下子做了比如說布丁優惠券,布丁電影,布丁美食,布丁外賣,為什么一下子會推出這么多的一應用呢?
徐磊:我們現在有將近十多個,餐飲類、電影類等等,Android版本已經推出來是KTV的,iPhone版本未來一個月也能上線。我們未來一段時間里頭,會以這么四個領域接入,我們幾方面的考慮,一個是說這四個領域是現在所謂的本地生活里頭最活躍的人群,希望幫助這些用戶能夠通過我們這樣一個平臺,獲得必要的信息。
另外一方面,我前面也提到過,我們經過一年的實踐,我們總體會發現,在移動互聯網上,傳統互聯網的門戶概念可能非常難以生存。我曾經的一個比喻是說,在移動互聯網,手機的操作系統就已經是門戶,我們每一個a,只是要做成一個書簽,每次用戶的下載,其實就是把一個應用作為一個書簽,放到他的收藏夾里。
什么樣的鏈接,與傳統互聯網來說,還是一個鏈接的邏輯,什么樣的用戶會放在收藏夾里,我們就做成什么。相對騰訊有QQ,有QQ首頁,但QQ首真正收藏的人可能沒有那么多,有些人可能關心騰訊科技,或者騰訊股票,或者游戲,他可能就會把那些收藏,收藏之后,這些頁面的訪問量,其實有時候可能會比QQ首頁更大。其實我們有時候用的邏輯更接近這種,你如果把一個a做到用戶愿意下載,愿意收藏,愿意使用,所以我覺得作為a的開發者,在你做產品定位的時候,就要想清楚這幾個問題。
用戶第一看到你的a,他要想清楚他為什么要下載你這個應用,比方說在應用匯,應用匯首頁大概有將近五十個應用推薦頁,這五十個應用的下載量,一定差異是非常大的,可能從一個一兩千到兩三萬都有可能,為什么會有這種差異?我們自己做一個應用,到底想做成什么樣。布丁的優惠券產品,第一天上線我們有五萬下載量,并且沒有投廣告,我相信這是一種實踐的方式。但是從更長的時間來說,你不僅要解決用戶看到這個a為什么要下載,還要解決下載之后,你要幫他考慮好,他什么時候會去打開它,對于移動互聯網,雖然我們每天都在說我們下載量有多少,我覺得這有點不靠譜了。
因為很多下載量中間還有很多轉化率的問題,現在用的詞就是安裝量,我們更看重日活躍,周活躍,或者月活躍,你有這些活躍用戶,才是你的用戶,所以你還要幫用戶想好,他在什么時間,什么場景下,才會打開你的應用,所以這是布丁不斷在實踐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會慢慢發現,越垂直的應用,越容易被用戶下載,越容易被用戶在不同的場景下想起來打開你,這是一種嘗試。
目前來說,從我們的數據來看,還比較支持我們這樣的一個做法,未來還是需要門戶類型的a,我覺得我不能下斷言。因為現在的移動互聯網,大概五千萬用戶,我的預言是三年以后,移動互聯網至少有三到五億的用戶,10%的用戶是不是能夠決定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是什么樣,我覺得沒有到這個時間。
布丁的策略就是我們自己辛苦一點,用戶需要什么樣的應用,我就做什么樣的應用,內容我可以在后臺,在服務器端,我可以整合,但是用戶體驗,我可以做出不同的應用,辛苦一下這布丁幾十號人,我們可能做幾百萬的用戶,我相信每一個開發者都能夠算出來,這中間作為開發者說付出的勞動,可能能夠讓幾百萬人受益的話,那一定是值的。
騰訊科技:我看到您經常提到一個概念,是關于O2O的,你們的應用怎么和商家結合,你們怎么從這個里面獲取一定的收益呢?
徐磊:O2O應該說這半年特別熱,最近一段時間,大家聽到幾個融資,好像都跟O2O有一些關系,包括布丁也好。我覺得這個是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們曾經定義一下移動互聯網不同的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可能都是工具類,包括像應用匯這樣的產品。
第二個階段可能娛樂休閑,我相信每個人的手機上都有游戲的應用。第三個階段,移動互聯網目前已經到了五千萬水平的時候,作為用戶助手的角色,手機的價值在被發掘出來。O2O就是在幫助大家匯總信息,幫助這些線下的商家,如何把更多的信息規范化,并且準確地傳遞到合適的人,甚至我們應該定義得更準確的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把對的信息推給對的人,這個是O2O,或者說移動O2O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所以布丁現在肯定是堅定不移地在走這條路。至于說跟商家,目前布丁的很多模式都是免費模式,不管是對商家還是對用戶,當然對于用戶這邊,我們應該不太會考慮說從用戶那兒賺錢,因為用戶用布丁的大多數產品都是為了省錢的。但是商家是有意愿付費的,為什么?
就是因為在中國這樣一個消費群體非常大的一個市場里,其實我們有無數的產品,比如在北京,昨天一個人討論說,大概有八萬的餐飲業,加上一些娛樂休閑,可能超過十萬,甚至更大。在一二線城市,這些數據可能到了幾百萬,那這些信息如何到達用戶?其實一直是問題。互聯網解決了一部分問題,比方說通過搜索引擎,通過門戶網站,那互聯網不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
因為你不可能每天背著PC滿世界跑,手機可以幫你解決這些問題,幫你發現新的好吃的好玩的,幫你找到那些更加便宜,更加物美價廉的一些商品,這個是手機,是移動互聯網能夠在這個行業所帶來的價值,對線下商家來說,通過這樣的一個平臺去傳遞信息,我相信他們的付費意愿還是比較強。
騰訊科技:過去一年資本市場起起伏伏,這中間您有怎么樣的感悟?
徐磊:我從前一個公司出來大概快兩年了,中間有大半年的時間在創新工廠平臺上干,你要說創業的體會來說,這一年有一個基本狀態,現在一天要干以前七天,甚至一個月的活,拿的工資沒有以前交的稅多。所以創業其實是一件苦事,沒有那么多光環,創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什么還有這么多創業?或者說總有一種按耐不住創業的沖動?
我覺得很多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他很難提供給你一個合適的環境,因為每個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它要靠制度的流程是必須要做的,制度是應該有,制度是什么呢?就是一種防范風險的工具,所以公司到了一定的規模,就必須要有制度。
作為個體來說,你想在一些框架下去做一些創新一點的事情,或者出格一點的事情,沒那么容易。其實我的第一個公司,我也待了九年,前四年干的就跟打了雞血一樣,沒有白天晚上的工作。但是慢慢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公司進入正軌了,各方面抗風險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強,你可做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少。
所以這是我慢慢覺得說,我在原來的公司變得,我用了一個詞叫鈍,你突然發現自己沒有鋒芒,沒有棱角,每天就是按部就班去完成。所以我在離開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說,你如果再不離開,你可能就被自己慣懶了,三十多歲就把自己慣懶了,是挺可怕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就覺得我應該給自己找一些能讓自己興奮起來的事情。
今天挺湊巧,今天我們在辦公室的時候,有另外一個伙伴在工作時就說,我現在工作好多,列了一長的表,排著隊要干,但是他覺得很興奮,是這樣的人,才能適合去創業。
創業不是適合每一個人都應該去干的事情,我曾經也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愿意把自己打游戲,或者打麻將,或者唱歌跳舞抽煙的這種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那你是適合創業,如果你覺得你的生活應該多姿多彩,應該朝九晚六,應該每天有一段時間去打打球,有一段時間看看電視,也是一種非常正常,或者說大多數人應該過的生活。
但是創業是一種需要破釜沉舟,義無反顧的一種生活姿態,不管你是作為領導者,還是早期團隊的聯合創始人也好,其實你們要付出的、犧牲的,還是非常多,但是還是有這么多人創業,就意味著創業還是一件熱血澎湃的事情,人的一輩子上,可能需要有一段這樣的記憶,我的第一個公司給我留下了四五年這樣的記憶,我的第二個公司現在才一年,我覺得今天的記憶,可能跟我以前,甚至已經超過了以前的那種感覺。
騰訊科技:在我的記憶中,您在創新工場當時在工作,是服務過一段時間的,您的這個意思是說,這個創新工場不能給自己提供到這樣一種平臺,而自己看到創業者的熱血澎湃,然后自己想親自去干嗎?
徐磊:是這樣,我一開始就跟李開復(微博)有一個默契,我原來并不算做一個純粹的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從業者,我也是從芯片設計行業轉過來的,從事的業務跟移動互聯網還是有不少相關性。當時因為要進移動互聯網,整個創新工場除了需要有傳統的互聯網的業者,軟件的開發者,有產品經理,也需要跟終端廠商,包括運營商各方面整合的資源,這是移動互聯網獨有的一個特點。
所以當時跟開復跟我說,創新工場需要一種更多元化的結構,我也更需要從創新工場原有的互聯網文化里吸取更多的營養。所以當時創新工場有一種模式,就所謂的EIR的模式,我先到工場平臺上,為其他的團隊貢獻我原有的能量,同時又從創新工場去吸取一些東西,李開復一開始給我設定了六到十二個月,如果你在這個時間里頭不能找到你想要做的事情,也許我就不在創新工場了。
事實上我們是有這種默契,我覺得這個時間對我來說足夠,我大概是八個月的時候,開始從創新工場平臺脫身出來,不算辭職,正好是李開復生日那天,他請大家吃飯,他跟大家宣布說,徐磊從今天開始就不是創新工場所謂平臺團隊的人,開始自己新的事業。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