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出蘿卜帶出泥。溫州動車相撞事故發生后,數家為高鐵提供軟硬件設備的上市公司均被輿論究責,他們主要涉及佳訊飛鴻、世紀瑞爾、特銳德、輝煌科技四家上市公司。
這四家公司均為少數創始人股東控制的民營企業,這些創始人多出身于國企或高科技民企,在工作幾年辭職下海之時,便擁有百萬以上的創業資金。
1994年,李海鷹出資92.5萬元與9名自然人一起創辦輝煌科技,此前李海鷹為河南思達科技的工程師,畢業剛四年,時年僅24歲。
1999年,曾任國企華能精煤公司鐵建部項目工程師的牛俊杰出資150萬創辦世紀瑞爾,時年牛俊杰35歲。
2004年,現青島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出資約400萬成立成立青島德銳投資有限公司,是為青島特銳德大股東。于德翔此前曾歷任河北電力設備廠副廠長、河北省電力公司技術發展公司總經理、青島龍達電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所述職務均為國企高管。
1995年,時年30歲的李菁與其他四名創始人成立佳訊飛鴻股份公司,初始投資額不詳,到2009年佳訊飛鴻改制時,該公司凈資產已達6500萬元,而1995年創業的李菁僅大學畢業五年。
分析上述創始人的歷程不難發現兩個特點,年輕創業之時便自有百萬資金,脫身國企之后亦資本雄厚。不過這些創始人動則百萬的資金與其自身所屬職業并不相稱,他們的第一桶金來歷也在諸多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