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是中國房地產的話題之王和娛樂界的話題女王走在了一起。最近前中國首富許家印旗下位于廣東清遠的大型旅游項目啟動時,他透露恒大經紀公司已和范冰冰工作室等機構建立合作,目標劍指中國規模最大、專業實力最強的文化經紀公司。
過去一年恒大投入1.7億元打造足球俱樂部,最后還賺了77萬元,首創中國企業投資足球沒有虧損的先河,估計這一點極大的鼓舞了許家印。今年恒大除了繼續在足球方面重金投入、號稱引援預算是7億元天價外,還開始“探索性涉足文化產業”。許家印一出手就是8.5億元,成立文化產業集團,下設電影、院線、唱片、動漫、經紀等五大文化創意公司。目前已經拍好了《師傅》和《彼岸1945》兩套電視劇,而且還在熱映的《建黨大業》中也有份投資,據稱恒大占了2%的比例。
而從許家印一開始就選擇話題女王的范冰冰工作室投資,就可以看出他投資文化產業的思路,依然是從謀求眼球經濟出發。
在中國房地產界,恒大的樓盤以“開盤必特價,特價必升值”以及超大規模的明星助陣陣容著稱,每一次都能因此成為業界焦點。曾經有記者當面質疑:“大量的廣告投入,是否導致恒大營銷成本過大? ”許家印回答:“沒錯,我在廣州一個項目上投入了5000萬元的營銷費用,但這個項目開盤當天就成交了10個億。相對于10億的快速回款,5000萬元的投入很劃算。”從營銷費用上來看,2009年恒大的營銷費用約10.75億元,2010年為15.74億元。但是營業收入卻從2009年的57億元左右上升到了約458億元。大手筆請來明星助陣開盤、巨資投入排球、足球俱樂部為許家印謀求到的眼球經濟效應,可以說功不可沒。去年這種成功,令恒大急速地將自身由一個區域性品牌提升到了全國性品牌,而且今年上半年銷售金額高達429億、繼續比去年同期迅猛增長103%。當許家印巨資投入中國的文化產業時,效果相信會比此前在體育領域的更為驚人。
在為恒大助陣的明星群中,范冰冰是少有的幾乎每場活動都會出席的一線女星。從氣質上來看,范冰冰擁有著與鐵腕許家印類似的豪爽以及敢為人先的性格。她從出道不久,就開始不斷地被冠之以“情商高”、“野心大”、“有手腕”的標簽,但留下“人言可畏 ”的是阮玲玉,香消玉隕;留下“嫁入豪門?我就是豪門!”的是范冰冰,倔強鏗鏘。她美艷的氣質更是輕而易舉地俘虜了眾多二三線城市中青年受眾,與恒大的目標消費群有著重疊。戛納的“龍袍秀”除了讓她成為西方媒體眼中的中國面孔代表之一,更是讓她在國內被冠以“范爺”的尊稱。首富與首席話題女星的聯合,注定會引起話題不斷,這也許是許家印的初衷之一。
即使是其它房企巨頭介入文化產業,也是從話題人物出發從而引起大眾關注。今年4月,一場與俏江南老板張蘭的口水戰,2010年中國首富王健林的兒子、萬達集團董事王思聰浮出水面。當時王思聰在微博上炮轟張蘭母子造謠,在張蘭回應和解釋之后,王思聰不依不饒,4月6日再次發表言辭激烈的微博,指責張蘭“持續造謠”。
這位微博個性簽名為“年少輕狂,口無遮攔”、職務為北京普思投資董事長、萬達集團董事的首富之子,之前還批評過王菲、陳凱歌等人,他罵人一直很高調。透過這個首富之子的輕狂的背影,我們看到的是,富豪對娛樂圈早已滲透得很深。
王健林所執掌的萬達地產通過模式創新在商業地產領域坐上了頭把交椅。如今萬達的商業地產已經進入了城市綜合體的第三代模式,即集商業、酒店、寫字樓、公寓為一體的發展。在第三代萬達廣場當中,將以往商業地產吸納的主要業態(零售業態)的經營面積削減到50%以下,更多地通過文化、休閑、體育等業態拉動消費。王健林表示,“萬達院線去年的凈利率是17%,已經超過了主業,只是規模還不夠大”。王健林還證實了旗下院線公司正在申報上市的消息,并稱國家在鼓勵其上市。明年,萬達要將銀幕增至1100塊,收入達到35億元左右,規模擠進行業前五。
與此同時,萬達的觸角也已伸向文化領域的各個方面,萬達投資的“大歌星”連鎖娛樂企業已在全國開業30家店,計劃到2012年開業65家店。還與國際投資集團美國弗蘭克以70:30的比例合資成立了演藝公司,有意打造全球性的文化品牌。新公司即將在武漢、大連、西雙版納三地推出綜藝節目,一臺節目的年收入可達5億元左右。在傳統媒體領域,萬達集團投資了《華夏時報》和《投資家》雜志。
據媒體報道,籌備上市多時的萬達商業地產仍沒有結果,而萬達電影院線將有望先于商業地產板塊上市。雖然目前王思聰未在萬達擔任具體職務。但以其海外留學的背景以及與娛樂圈眾多著名藝人、導演交好的優勢,負責作為朝陽產業的文化板塊也是水到渠成。而娛樂產業的企業上市,話題當然是越多越好,比如已經上市的華誼兄弟、華策影視等。此時,王公子出聲造勢,自然是有利無弊。
王健林曾說,“文化產業是沒有天花板的,尤其是中國經濟面臨下一輪結構調整,商業、文化、旅游等第三產業都會得到很多發展機會”。許家印則在發布恒大文化產業集團成立的消息時說,“中國的文化產業占經濟總量只有幾個點,但是在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占GDP的比重是30%,這說明中國的文化產業未來的前景是非常好的。”這些富豪們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舉動,正是目前房地產業碰到了政策的玻璃天花板,不得不轉身謀求出路的大時代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