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相松來了,讓他這首《春來了》從圈內火到了民間,在這個離春天已經不遠的日子,聽到這首歌實在太應景不過了。但在最初與劉相松接觸時,“好歌曲”的導演組并沒有把他當作學員發展,而是請他幫忙找了很多圈中音樂人和樂隊,劉相松說“后來才想到,為什么不讓他們聽聽我們的歌呢?”在節目組聽到南無樂隊歌曲的第二天,劉相松就前往嘉興參加了節目錄制。劉相松的走紅順理成章,只是,這么一個人,這樣的歌是怎么來的,還要聽他好好嘮嘮。
參加節目:頭一天發作品 第二天就去錄了
《春來了》與“好歌曲”舞臺之前出現的所有作品都不同,它的歌詞行文簡單,曲調喜慶,音樂里中透著單純、樂觀的氣質,教人過耳不忘,這正是劉相松和南無樂隊的一貫風格,第一次聽到他們的歌,很有可能就從路人轉粉,多聽幾遍會更加愛他。雖然只收獲蔡健雅(微博)一位導師的推桿,但劉相松認為這正合他意,他很高興。
騰訊娛樂:《中國好歌曲》是怎么找到你的?
劉相松:最早是因為他們知道南無這個樂隊,但是第一次聯系我們的時候,我們并沒來,我們就是幫助他去找一些藝人,有好多藝人都是我們幫他找的。我們沒太在意這個事情,后來才反應過來,我們有沒有參加這個節目?導演組說,你們沒有發音樂作品。然后,我們就把這個最新的歌給錄了,然后發過去。
騰訊娛樂:導演組是怎樣回饋的?
劉相松:他第一時間就讓我去了,頭天發過去的,第二天早上7點我就去了上海。
騰訊娛樂:跟樂隊磨合了多久?
劉相松:時間不太長。樂隊老師的水平比較高,雖然我這首歌比較突兀吧,不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風格,但還好,很快就磨合到一塊兒了。
騰訊娛樂:節目里只有蔡健雅推了桿,這么一首非常民族化的歌曲結果被一個國際化背景的導師推桿了,你怎么想?
劉相松:我倒覺得這是非常好的,我反倒更希望周華健老師和蔡健雅老師推桿,因為這種音樂是需要碰撞,它不需要重新整理(《好歌曲》進入對戰階段的規則是導師和學員共同完善歌曲)它能整理成什么樣,大家心里都有數,反而是這種碰撞,令我很高興。
騰訊娛樂:南無樂隊有不少風格類似的歌,你選擇《春來了》的原因是什么?
劉相松:一方面很快就春天了,又是一年來了,每一次又是一年來的時候,最好的狀態就是感覺春天要來了。我覺得這個歌太應景了,太棒了,太合適了。
組成樂隊:成員相遇是“狹路相逢”
劉相松大學的專業是古典吉他,如今的他是一支搖滾樂隊的主音吉他手兼主唱,這看起來跨度很大,但在劉相松的人生軌跡里還有過更大脫軌。畢業后,出于日后生計的考慮,他選擇了放棄音樂,前往北京林業大學進修園林工程專業,只是再次遇到愛音樂的人,他又忍不住拿起了吉他。對于南無樂隊的組成,劉相松的說法是“狹路相逢”。
騰訊娛樂:《春來了》算是“好歌曲”里最獨特的歌之一,南無樂隊的風格也讓人過目不忘,這跟你本人和樂隊成員的性格都是契合的嗎?
劉相松:這個就叫狹路相逢,什么樣的人就能遇見什么人。首先我是一個比較開朗,比較樂觀的人。我身邊的樂隊伙伴也都陪伴我好多年了,他們的性格也一定是這樣的,大家跟家人一樣,也沒有那么多計較,也不知道咱們的音樂是怎樣的,大家就認為,最關鍵的是能夠一直堅持做,能做到50歲甚至是60歲最好了。
騰訊娛樂:你大學的專業是古典吉他,那時候就喜歡上了搖滾嗎?
劉相松:沒有。我都不知道樂隊這種形式,也很少看電視,那個時候學的是古典音樂。
騰訊娛樂:什么契機組了樂隊?
劉相松:因為搞音樂想活著很難,后來我搞了一段時間園林工程,因為家里是做這個的,干了以后才發現什么都不會,然后就想到北京進修一下園林工程的知識,學一些實際的東西。但是到了林業大學以后又看見有人彈吉他,然后就(把吉他)撿起來,把樂隊搞了起來。
騰訊娛樂:是因為發現了志同道合的人嗎?
劉相松:是這樣的,像我們樂隊的民樂手,他是民族大學民樂系吹笛子專業的,我們在林業大學的年終晚會上認識了,之后他來找我,然后我們一塊兒吃飯,大家都沒有聊樂隊的事兒,后來我正好要找一個民樂手,在中央音樂學院找了幾個,試了一下感覺都不太對。忽然有一天他跟我說,你是不是在找民樂手?我說是。他說你想找什么樣的民樂手?然后我說吹笛子、蕭、嗩吶,然后他說你為什么不找我呢?我就是啊!就這樣嘗試了排練,感覺很對,大家也聊得來,就這樣來了。像我們樂隊的節奏吉他手,一個女孩,在林業大學的那段時間我在吉他社教大家彈吉他,那個姑娘拎了一把挺好的琴來了,但是彈得不太好,我心里想我得教教你,就這么一教,把她教成了我的吉他手。
騰訊娛樂:開始找樂手的時候,是不是心里已經有了南無樂隊的雛形?有了組一支風格獨特的樂隊的想法?
劉相松:對,因為大家覺得我的唱法這么民族,應該加一點民樂,那個時候一點兒名氣沒有,到中央音樂學院找樂手的時候給不了多少錢的,又掙不到多少錢,但那時想不了這些,就想管他多少錢,我要玩音樂,就是這種想法。
騰訊娛樂:玩樂隊的過程順利嗎?
劉相松:那個時候很難的,真的就只是玩,大家的水平也不好,但是還好,我們一開始就沒有翻唱過任何人的歌,那個時候從水平到意識大家都沒有太多的想法,慢慢這么碰撞,大家覺得我的一些唱法,還有一些元素比較獨特,就這么一點點的拼湊起來。
音樂風格:有熱情的、自由的都應該叫做搖滾樂
劉相松在節目中演唱的是潔版《春來了》,在南無之前的一次LIVE中,劉相松和樂隊成員在曲末帶領著全場觀眾一唱一和:“這歌叫什么?叫春來了!這歌叫什么?叫春來了!”如此反復幾次,觀眾都明白了樂隊風格的不羈。聽過南無樂隊現場的觀眾都會迅速被這支樂隊的臺風感染,就算在全國,南無也當屬現場表演氣氛最好的一支。但有人質疑說南無樂隊的風格不叫搖滾,劉相松不同意,因為他對于搖滾的定義要寬泛得多。
騰訊娛樂:南無樂隊的創作風格是怎么形成的?你第一次嘗試創作是什么時候?
劉相松:那就得說到我身上了,因為南無樂隊的編曲和作詞都是我在做,第一次創作大概是10歲左右的事兒了,寫了一首叫《青春痘》的歌。那時候還在山東電視臺表演過。
騰訊娛樂:樂隊是什么時候開始有一些名氣的?
劉相松:得演了好長時間,大概一年多,將近兩年。就是參加各種學校的演出,大的音樂節沒有人知道你,就去一些小酒吧演出,演過一個人都沒有的演出,甚至是來三五個人,一場演出還賠好多錢,得有將近兩年才慢慢的開始有了名氣,有人關心你。
騰訊娛樂:最初觀眾能理解你們想表現的嗎?
劉相松:最開始觀眾是不理解的,他們會覺得這不像是搖滾樂,我是覺得有熱情,而且又是自由的音樂都應該叫搖滾樂。那時候有很多媒體采訪我,問我你們是不是搖滾樂?我說,當他們很悲傷,很憤怒的時候就叫搖滾樂,可為什么高興的音樂不叫搖滾樂呢,沒有高興,何來的憤怒呢?這兩個是相對的,但也是在同一條線上的,所以我還是覺得我們是搖滾樂。
騰訊娛樂:你把自己的音樂形容成亂燉,在你眼里,音樂是不是不應該被按類區分?
劉相松:我是音樂學院出身的,包括12平均率,它都不是鐵定的,因為現在的未知數太多了,包括科學在內,都存在很多漏洞,我們只不過是沒有發現更好的才把這個當做定義。所以我覺得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需要發展,都需要慢慢改變。可能20年后,音樂完全是另外的樣子,只是你今天想象不到而已。
騰訊娛樂:很多人看了你在《好歌曲》上的表演會覺得你也適合做個主持人,像一個綜藝咖,是不是之前有過類似的經歷?
劉相松: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表演時說話的成份是很大的,為什么會這樣?其實觀眾和演職人員是有距離的,我就特別想拉近這個距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要跟他們打成一片,真心實意的變成他們的朋友,以前我覺得做作,但慢慢的已經變成一個習慣了,我覺的觀眾和演員都合到一起,這種演奏才是最精彩的。
騰訊娛樂:有人說的南無的風格跟二手玫瑰有點像,你怎么看待兩支樂隊的異同?
劉相松:很早以前有人說我們的風格像二手玫瑰,其實二手玫瑰自己都說我們和他們完全不一樣。我曾經和二手玫瑰聊過很長時間,南無樂隊完全是另外的狀態,就說唱二人轉吧,梁龍(二手玫瑰樂隊主唱)沒有我唱得好,我從小是唱二人傳長大的,(騰訊娛樂:你不是山東人嗎?)我是東北出生,之后才來了山東。我覺得南無樂隊不是單純唱戲曲,而是把戲曲的成份融合到我的唱法里,那天劉歡老師說它是一種中西的融合,我覺得非常對,我們不是有一個框架,然后讓它標新立異,而是真正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