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等到用戶規模上來了,投資邊際成本才能下降。現在正好是建設的開始期,運營商投資壓力很大。”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鄔賀銓說。
全球通信業界一般認為,通信基礎設施特別是寬帶建設具有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的特點,尤其是我國4G剛起步一年多,有效實施提速降費需要一個過程。這與當前網民的需求之間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運營商按目前的網絡建設方式,很難持久滿足提速降費的訴求。三大運營商幾乎每年都以翻倍的速度增加帶寬,運營商也很努力在改善網速環境,但我國網民所能夠享受的網絡速度依然很慢。”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院長劉韻潔說,解決這一矛盾要從多方面入手。國家要從政策上給予扶持,如在行業管理上制定出資源共享的政策,盡量避免重復建設帶來的高額成本。此外,目前國家正在面臨互聯網+技術變革的機遇,我國運營商應該走出一條中國網絡創新發展之路。
在劉韻潔看來,運營商唯一可行的出路就是通過網絡架構和技術的不斷創新,提高網絡速度,降低網絡建設及運維成本,這樣才能達到持續的“提速降費”的目標,同時通過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來實現業務收入的增加。
報道表示,美國AT&T等運營商已經在進行嘗試,Domain2.0的戰略,其核心理念就是通過網絡架構及實現關鍵技術的創新,來為用戶提供定制化、差異化的服務,同時實現企業自身的持續發展。
“看上去好像很被動,但對運營商來講,也是難得的機遇。”鄔賀銓說,國家首次提出寬帶網絡是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要把寬帶網絡當成公共基礎設施支持。
不僅是重要性被史無前例地強調,在具體的政策中同樣有涉及。
在上個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全光纖網絡城市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未來三年,網絡建設累計投資不低于1.1萬億元。其中,2015年網絡建設投資超過4300億元,2016年—2017年累計投資不低于7000億元。
“過去電信行業抱怨國家沒有把大資金投入網絡,而發達國家是安排專項資金投入網絡。這次中央財政明確幾個投入方向是中央財政支持,而且要求地方政府配合。”鄔賀銓說,如果資金落實,現在是運營商發展寬帶很難得的好機會。
如果從更大的背景考量,此次的提速降費要求與互聯網++計劃、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都有著相當的關聯。
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互聯網經濟占整個GDP的3.3%,已經超過美國。2014年底我國互聯網經濟占GDP的比重達到7%,互聯網消費成為拉動GDP增長的新引擎。
“但是在產業互聯網,云計算的普及率、中小企業互聯網使用率,中國大概是美國的1/4~1/3。”鄔賀銓說,現在我國正處于經濟新常態,迫切需要新的增長點,怎么用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增加新的產業業態是經濟發展所期待的。
運營商究竟有沒有讓利空間?
中國青年報報道表示,如果單純從營收利潤來看,三大運營商財大氣粗。
根據財報,2014年,中國移動凈利潤為1093億元,中國聯通凈利潤120.6億元,中國電信凈利潤177億元。在普通人看來,這樣的高額利潤,降費的空間很大。但實際上,三家運營商中有兩家的凈利潤占收比僅為4%左右,而網絡建設投資占收比要持續保持在30%以上,這對運營商的生存與發展構成巨大壓力。
“并不是說有利潤就可以降價,隨著規模的擴張可以有降價空間。”鄔賀銓說,現在運營商收入增長速率下降。網絡發展已經到了基本飽和點,固網寬帶很難再提高了,靠用戶數量增長的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繼續。
那么,運營商到底有沒有提速降費空間?
對這個問題,鄔賀銓、劉韻潔兩位院士都持肯定態度。
在鄔賀銓看來,信息技術的進步就伴隨著降價。當用戶達到相當的規模,成本會大大降低。而在產業互聯網上,我國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最后還可以向管理要效益”。
而在劉韻潔看來,提速降費的實現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要求,依靠全社會共同努力。一方面,三大電信運營商要通過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來降低成本,尤其是鐵塔、機房等通信資源的共建共享。另外,還應通過立法等手段來保證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及共享的“通行權”。
對此,中新網IT頻道也援引電信分析師馬繼華分析表示,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應該是一個長期過程,一下子全面實施不太現實,因為運營商還有很多指標方面的考核。“‘提速降費’如果快速全面實施,這些指標就難以達到。”
《證券日報》11日也援引業內人士說法稱,手機流量降費,可能對三大運營商的收入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在執行時間上,能拖就拖。據了解,今年一季度,三大運營商日賺3.5億元,而去年全年,三大運營商日賺3.8億元。這意味著三大運營商盈利能力在下降。
“如果‘提速降費’快速全面實施,對三大運營商收入影響應該還是很大的。”馬繼華說道,主要因為是目前用戶增速已經放緩,提速降費帶來的收入損失難以再讓用戶高速增長的紅利來抵消。據三大運營商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三大運營商用戶增數均呈下滑狀態,中國移動還出現了用戶增數同比驟降的現象。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