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界有“三馬”——馬云、馬化騰和馬明哲,他們隨手一揮,都可能攪動一池春水。其中馬明哲白手起家,創建了平安金融帝國,影響了整個保險行業。中國金融巨頭領導人里,馬明哲可以說是最懂互聯網的人之一,中國平安的互聯網文化改造令業界贊服。
馬明哲近年
很少和媒體接觸,但這位企業家依然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是他的習慣。平安的員工就經常會收到他親自發來的郵件,里面是他對公司和行業發展的獨到見解。
微信公眾號“秦朔朋友圈”的創始人秦朔近期專訪馬明哲,他透露了對互聯網金融的最新思考。
一方面,他認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需要包容性,貓不能一開始就出來抓老鼠,那無益于創新與生態的建立,但另一方面,他坦言,市場、行業對互聯網金融的期望值過高了,99%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恐怕都是“皇帝的新衣”,不值一提也勢必露餡兒。
這次采訪的內容干貨滿滿,非常精彩,這里摘錄幾個片段和大家分享。
關于互聯網金融的趨勢
馬明哲說,大概是在4年前,是互聯網金融1.0時代,搭建跨地交易平臺、實現不同地域客戶間的投融資需求相連接。
互聯網金融2.0,是搭建跨業開放平臺,以滿足投資人對不同行業產品的需求,建立不同行業金融機構間的交易市場。
互聯網金融3.0,是搭建跨境國際平臺,實現國內國外投資市場互聯,吸引海外投資人。當下正是3.0階段。互聯網金融的3.0,就是跨境。近期中國股票市場相對低沉,國內投資者希望發現更多的投資市場。可目前在境內投資境外,清算、結算等技術問題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海外很多機構投資者還是愿意進行人民幣資產投資,國內還是有好資產供海外機構投資者選擇。未來兩年,互聯網金融大的發展趨勢,是要搭建跨境金融交易平臺。
如何設計互聯網金融產品
馬明哲提出了“四化”,即社交化、移動化、專業化和場景化。
社交化是什么意思?馬明哲認為,其實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已出現了一些新的業態,它從社交出發,最終發展成為互聯網金融平臺。
至于專業化,是因為互聯網金融的各個業態被納入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體系里,有更嚴格的監管,產品安全成為監管和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關于場景化,平安努力營造的互聯網場景,比如“好醫生”、“好房”、“好車”等等,都是在營造場景,讓原來很嚴肅、有距離感、甚至冰冷的金融產品,變成更低門檻、更豐富、更易參與的應用。場景化、娛樂化、大眾化,這是下一個階段的努力方向。
監管應該怎么平衡
“不少人問我對今年7月出臺的《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的看法,我非常坦率地說,制定這一政策時監管拿捏的尺度很好。我之前也呼吁市場要做到:創新有底線,監管有包容。”
為什么說監管的包容非常重要?馬明哲舉例說,就像貓和老鼠的游戲,貓不能一開始就大搖大擺出來抓老鼠,那樣的話老鼠被趕盡殺絕或者嚇得不敢出來了,整個生態體系就難以建立。應該先讓老鼠出來,貓觀察一陣再出來抓,將那些不良的、存在問題的個體清除,整個行業生態才能達到平衡。同樣道理,我覺得,中國金融監管是深刻理解“大眾創新”意義的,這樣就避免了一開始管得太死、市場參與者沒有創新空間的問題。
秦朔還問了一個尖銳的問題,“互聯網金融公司會有一輪洗牌,你覺得能有多少公司在這種生態中活下來?”馬明哲的回答也很坦率,
“我的看法是,‘基本法’規劃的邊界很清晰,互聯網金融是中介,有‘三不一管’的限制,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和金融業全然不同,按這個標準,現在市場上大部分互聯網金融公司都需要對自己的業務模式做調整。所以我曾說過,市場、行業對互聯網金融的期望值過高了,99%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恐怕都是‘皇帝的新衣’。我現在依然是這個看法。”
誰有可能成為這1%?馬明哲說,未來只有三類公司能做存活下來:一是金融行業的先行者;二是有牌照、有流量的互聯網企業;三是金融業和互聯網企業的緊密合作者。
“三馬”中,馬明哲是最晚接觸互聯網的一位,但馬明哲的互聯網創新思維和激情絲毫不亞于其他兩位。他總能看到遠景,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世界。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