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因撰文《謹防房地產業要挾整個中國經濟》走紅的易憲容,以犀利接地氣的詞鋒被評為“房地產平民代言人”,是與戴旭、郎咸平并稱的“中國九大風云人物”。
十年前,他預言房產泡沫行將破滅,然而這預言卻幾度落空,房價一路飆漲至今;十年后,面對國家屢次調控,他又會對走勢乃至當下經濟做出怎樣的預判?面對房地產市場的拖累,中國經濟未來趨勢如何?
昨天,易憲容做客“大象融媒·七里河畔”名家公開課,接受了東方今報記者的專訪。
房價調控為啥越調越高
記者:大家都知道,房地產市場一直在調控,但房價為何越調越高?
易憲容:房產市場調控了十幾年,可是越調越高,是因為從不把消費和投資區分開,就是政府需要什么,就出臺什么政策。如果住房既是消費品,又是投資品,那么這時候住房價格一定是傾向投資的,因為消費者永遠比投資者出價要低。因此,房地產就成了投資為主導的市場。
前幾年,在中國,投資者買了房子轉手就能賺錢,是因為我們的稅收政策不完善,房產稅還沒有出來。我們的土地、稅收政策都對投資者有利,所以,房產價格就會往上走,房產企業的利潤也高,基本的消費者離房產越來越遠。
記者:高房價對中國經濟會帶來哪些危害?
易憲容:住房本身是消費品,沒有人買,價格一定會下降,下來的越多,需求就增加,供給會上升。但現在,我們的市場是以投資為主導的,大多數買房者是投資者,鄂爾多斯好多房子都空著,賣不出去也租不出去。
有人說,政府不會讓房價降下來,房價一下來,GDP就會出問題,但其實從2013年12月以后,總體上,房價開始下跌。如果住房是投資品,房價開始下跌,利潤很小,投資者就不會進來了。
房地產市場未來會怎樣
記者:對于國內房地產市場來說,許多城市住房的絕對過剩是不爭的事實。現在,政府應該不應該救市?不救的話,地方政府的經濟增長點在哪里?
易憲容:2012年時,我就講,新一屆政府要改變過去那種以房地產拉動經濟的發展方式,雖然短期內要付出代價,但長期來看的話,只要調整到位了,老百姓買起房了,這個市場就會越來越大,也不用擔心GDP。
但遺憾的是,部分地方政府沒有這樣做,還在穿舊鞋走老路。其實,一個市場要想快速發展,政府越不干預,發展得越快,就像互聯網市場,讓老百姓有幾元錢就能進去,像余額寶。只有當一個市場成了大眾的市場,誰都可以進入,這個市場才能發展起來。
記者:雖然房地產形勢不容樂觀,但在鄭州龍湖區域,今年還是新地王頻出,這能否說明,在一些二、三線城市,房產還是有市場的?
易憲容:現在,整個中國住房供應量過大,短期內消化庫存并不容易。要想消化掉,就是要讓我們當前的投資為主體的市場轉化為消費為主體,就需要中國的住房稅收政策全面的改革。
今天早上我5點半起床,沿著鄭州平安大道散步,過了5座橋,發現兩邊的綠化帶特別好,從這段路可以看出鄭州的房產市場發展得怎么樣。未來的30年,鄭州的環境會發展得更好。房產下行和地王頻出并不矛盾,北京今年也是放了很多地塊出來。總體上講,鄭州乃至全國的房價,短期內會僵持一段時間,但最后還是會下來,因為供應量太大,即使一線城市也是如此。
誰來拯救房地產市場
記者:那么,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能否拯救房地產市場?
易憲容:戶籍制度改革,沒有用的。即使全部放開戶籍制度,也拯救不了房地產市場,因為農村人員進不來。大家都知道大城市條件好,都想進來,但有的人有能力,有的人沒有能力。像偏遠地區的農民,你再放開對他們也沒有什么用,他沒有那個錢。就像城鎮化改革,他們應該按照自己的意愿,有能力的人去到大城市,能力差的人留在小城市。
記者:全面放開二孩,對房地產的影響有多大?
易憲容:2012年開始,中國19歲到59歲的人口越來越少了,與此相適應,購房的人口也少了,當一個三口之家平均有一套房的時候,消費居住的功能達到了,房產市場就基本平衡了。
按照人口普查的信息,現階段,全國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條件的夫婦有9000萬對。其主力是80后,但80后多是獨生子女,受經濟及非經濟因素的影響,生育意愿不高。現在的80后、90后第一個都不愿意生,何況第二個?即使這些人都愿意生,數量也不會太大。
所以,放開二孩生育政策之后,雖然新增人口會有增加,但不會出現一個爆發式新生嬰兒增長潮。2016年到2018年會進入一個新生嬰兒快速增長期,三年內新增消費紅利3000億左右。這對當前GDP的直接影響不會如想象的那樣大,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也是如此,更不要說會導致房價上漲了。
地方發展要因地制宜
記者:現在,實體經濟日子難過,金龍銅管集團是全世界最大的銅管制造企業,都因為銀行貸款,而不得不賣給浙江海亮。這是否需要金融改革或者政府的救助?
易憲容:這個企業我知道。在2006年河南廣電傳媒財富年會暨河南最佳企業公民評選活動頒獎晚會上,我給金龍集團的董事長李長杰頒過獎。現在,這個企業賣掉了,非常可惜。
大家都知道,現在越是做實業的,越是沒有利潤,沒有前途,所以,大家都去做房地產了。一方面政府要出臺相關措施,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金融業更要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當然,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不僅是中國有,全世界都存在,都在探索解決之道。
記者:國家所提倡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地方政府發展有幫助沒?
易憲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得很好,對地方政府發展肯定有幫助。但相對來說,創業容易,創新難。因為我們現在的創新環境、氛圍、思維還不行,創新的教育還跟不上。只有創業的教育上去了,才能培養出創新的人才來。有了創新的人才,在創新的環境、思維、氛圍下,才能創新。
記者:河南等省份作為資源大省,面臨兩難的選擇: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但轉型升級的話,又影響經濟發展。這些地方應該怎么辦?
易憲容:我們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是有分工的,不是每個地方都要搞高科技,搞硅谷。其實,每個省市,都要因地制宜,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部署,專注做一個或幾個行業,對資源進行優化、組合,把這些產業做大做精。同時,不放松產業轉型升級。只有這樣,轉型升級和發揮資源優勢才能配合好,才能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