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說到底,企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談到這一點,我有太多的話要說。
首先,誰是人才
通常有一個誤區,以為無論什么崗位,員工學歷越高越好。其實,絕大多數人都各懷其才,關鍵是如何使用。
不同的崗位需要不同的員工,每個人都可以是必不可少的人才。以我為例,剛進格力時,沒有賣的經驗,但有吃苦精神,有鉆研市場的沖勁,經過一段磨煉摔打后,很快便打開了市場。
反過來,如果我當初從事技術或財務工作,雖然也不會干得太差,但絕不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每個人都是人才,關鍵是企業能否給他提供一個人盡其才的崗位。
其次,人才在哪里
就在自己的企業里。我最深刻的體會是不能挖人、拉人,而應當立足于自己培養。市場競爭造就了不少人才,一些企業不想;花錢花功夫培養,喜歡用摘桃子的辦法到其他企業拉人。這是一種職業道德的缺乏。
這樣的行為在國外受到嚴格限制。我國還沒有相關法律,我希望格力在這方面帶一個好頭,寧肯付出幾年時間慢慢培養剛出校門的人,也不去挖現成人才。這些年來,我從未收留過一個跳槽到我們這里來的人,這很值得自豪。
其實,從長遠觀點看,挖人也沒有太大用處。
挖來的人不會長久。一個人能被你挖來,就能被別人挖走,除非企業滿足他的一切要求,而這在事實上是辦不到的。
挖來的人很難融入企業。成熟的企業往往有自己的企業文化,自己的風格。中國空調廠家在技術上、業務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要長期發展上去,就要有一大批熟悉企業、對企業有感情的員工。合格的員工不只是技術上合格,還要求思想感情的合格,這樣的人靠挖是挖不來的。
挖來的人渙散隊伍。自己培養的人才對企業有感情,員工也信服。有的企業好不容易挖來一個營銷人才,“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飛了”,即使操作違規,炒機,虛報工程機數量也只能睜只眼閉只眼。“一粒老鼠屎壞一鍋湯”,這個人后來會殃及整個網絡,甚至毀掉整個銷售隊伍。
由此,格力電器有一個規定,只要是從同行業企業出來的,無論你多能干,原則上不收留。通常情況下,員工跳槽無非兩種,一是失意,升官發財不成;二是因某種缺點被炒掉。這兩類人格力電器都不要。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