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就當兵,從軍17年,不到30歲成為團職干部;轉業到地方政府,很快做到辦公室主任;1988年辭官經商,在大連率先從事舊城改造,走上創業之路。1993年起擔任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2013年,成為中國首富。
作為小平南巡前夕下海創業的企業家,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是無數創業者心目中的導師,他“到了黃河心不死,撞了南墻也回頭”的創業精神激勵了一批批創業者。11月9日,61歲的王健林在北京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對于創業,王健林認為創業者最重要的品質是求新,做別人想不到的、做不好的、沒有做的事情。談及當下的創業風潮,王健林對“燒錢模式”、“O2O補貼大戰”提出質疑,認為如果找不到盈利模式,完全靠燒錢,肯定活不成。
說創業
早期創業要“敢闖敢試”
只有做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的事,才能獲得超額利潤。
問:從團職干部到地方官員,1988年你仕途正好,為何辭官經商?
王健林:從軍人到公務員,是因為當時百萬大裁軍,小平同志講,軍隊要忍耐。從歷史長河來看,忍耐10年不算啥,但對個人來講,時間就長了。于是我轉業去政府部門,一兩年后,看到很多同事下海。那時政策寬容,允許我們停薪留職5年,我就想,這么好的政策都不去試嗎?給自己5年試驗期,不行再回來。那時的初心,實事求是講,就是獲得更多財富,讓家人生活得更好。賺錢為自己,就是初心。
問:你料想到能這么成功嗎?
王健林:完全沒料到。初期做生意,哪敢設想這么大?注冊資金都是借別人的。最初做生意時的理想,就是奮斗到擁有一棟樓,起碼可以出租,吃喝不愁。
問:創業順利嗎,遇到哪些困難?
王健林:當時遇到的第一個創業難關,就是借錢。創業初期曾找十幾家沒一家愿意貸款。第二個難關是拿不到項目。當時大陸還是“計劃經濟”,拿項目得有“計劃指標”,我一遍遍找當時的市領導批地,市領導被我找煩了,出了一個題目:“你不是想開發嗎?把市政府的北側那塊地給你”。
那塊地是老城區,改造成本算下來1200塊錢一平米,當時大連最好的房子只能賣到一千零幾十塊。我們就搞了幾條創新:第一,當時大陸的房子沒有明廳,我們做一個明廳;第二,每戶都配了衛生間,還把木頭窗換成了鋁合金窗,再加一扇防盜門。房子推出來均價1580元每平米。1000多套房子一個月一掃光。這一單我們賺到近1000萬元,掘到第一桶金。并且找到了一個盈利的模式——舊城改造很有錢賺,別人不敢干,我敢,于是在大連就搞開了。
問:你認為創業初期最重要是什么?
王健林:第一,“敢闖敢試”。不管你做什么,一定要有夢想,有目標,敢去做。第二,創新求變,凡是跟別人做一樣的事情,獲得的肯定是平均利潤率;只有做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的事,才能獲得超額利潤。第三,堅持到底。過去講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墻不回頭,我不一樣,我到了黃河心也不死,我可能搭一個橋我就過去了;撞了南墻也不回頭,我找個梯子我就爬過去了。
說模式
燒錢做流量的想法完全錯誤
餐飲O2O燒錢一停止客戶就跑了。票房網站全得死,因為沒找到盈利模式,就是靠補貼。
問:現在做的創業者,都覺得只要有流量,掙錢不是問題。你怎么看?
王健林:這是只有中國電商才有的錯誤思維。所謂的燒錢模式,一定要先把流量做起來。這個想法完全錯誤,違背了商業規律。商業的鐵律就是盈利才能支撐持久。中國最早成功的幾個電商都是燒錢模式,似乎顛覆了這個鐵律,大家就認為中國電商一定是要燒錢。錯,如果不找到盈利模式,完全靠燒錢,肯定活不成。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