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部長樓繼偉7號上午在記者會上表示,適當提高赤字率是為了支持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這符合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求,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基礎之上,著重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樓繼偉強調,現在經濟面臨新常態,新常態各方面矛盾都在凸顯,包括長期積累的一些矛盾需要解決,這種情況之下,預算是按照中央確定的方針來做的,適當提高赤字率,要支撐經濟實現一個中高速增長,同時著力進行結構性改革。
此前,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擬安排財政赤字2.18萬億元,將赤字率提高到3%。
樓繼偉指出,今年增加了0.6%的赤字率,首先要保證重點支出。要優化支出結構,按照可持續、保基本的原則,安排好民生支出,嚴格控制例如“三公”經費的增長,甚至要壓減,讓更多的支出保證基本公共服務和重點民生支出。對收入高增長時期支出標準過高、承諾過多的不可持續的支出,或者政策性掛鉤的支出,在合理評估的基礎之上,及時壓減。
此外,還要相應地提高均衡性轉移支付的支出,均衡性轉移支付由地方自主安排。安排給地方更多的自主可支配的財力,有利于應對復雜多變的經濟情況。同時,按照脫貧的目標增加了扶貧方面的支出、老少邊窮地區的轉移支付。
談及中央基建支出,樓繼偉表示,今年安排五千億,要把那些小、散的項目壓減,集中用于屬于中央事權的、跨域的、公益性比較強的、重大的一些基建支出項目上去。全國政協委員張連起認為,今年大幅增加財政赤字,正是積極財政政策加大力度的表現。他指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8年來,中國經濟增長面臨較大挑戰,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通過減稅增支、擴增赤字來激發經濟內生動力。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院主任牛犁曾在媒體上表示,提高赤字率是目前經濟穩定的需要。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國內外一系列不確定性,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國內經濟面臨的矛盾和困難也很突出,需要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來穩定經濟增長。
中央今年提出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些措施都需要加大財政補貼支持的力度,例如企業破產重組、資產處置等都需要財政補貼,財政支出壓力變大,提高赤字率也是為了給結構性改革創造一個穩定的經濟環境。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