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規劃發展司發不了2015年中國專利調查數據報告,報告中調查分析了2015年我國專利研發基本情況。
1.專利研發周期
調查顯示,2014年我國專利權人開展專利研發活動的平均周期主要集中在3年以下(不含3年),比例高達83.1%。具體而言,企業和個人專利權人的專利研發活動的平均周期分布情況與總體類似,高校及科研單位開展專利研發活動的平均周期則主要集中在1-3年(不含3年)。相比較,科研單位的專利研發周期相對較長,在3年及以上的比例為27.8%。
2.專利研發模式
調查發現,88.1%的企業專利權人選擇“自行提出創意進行研發立項,融資投資,產品開發,進行銷售”。數據說明,我國企業仍然傾向于自行完成從發明創造、產品開發到銷售的全過程。
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研發模式有一定的共性,“從事基礎研究,專利數量不多,對外許可較少”和“積極與相關企業接洽,根據企業委托從事專題研究,合作生產產品”這兩種最為常見,比例分別為52.7%和42.4%。相對來說,高校選擇“積極與相關企業接洽,根據企業委托從事專題研究,合作生產產品”這一模式的比例高于科研單位,兩種類型權利人做該項選擇的比例分別為60.9%和34.4%。
對于個人專利權人,專利研發模式以自行研發為主,比例為75.0%。與朋友合伙研發次之,比例為15.0%。與境內高校、科研單位、注冊的企業合作研發的比例相對較低,累計比例為不足10%。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