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農村城鎮化?
農村城鎮化是指各種要素不斷在農村城鎮中集聚,農村城鎮人口不斷增多,城鎮數量、規模不斷增大,質量不斷提高的過程。它是以工業為主體的非農產業集聚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農村社會演進并通往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過程,是傳統農村向現代城市文明的一種變遷,是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城鎮化與城市化的區別
大家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我國提及的是“城鎮化”而非“城市化”,雖然一字之差,但卻有很大區別。
城市化就是把農業人口都融進城市,變成非農人口,就是你不用種地了,變成城市人了,來促進城市的不斷發展進步。
城鎮化其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中國的各種制度都帶著濃厚的“中國特色”。是由農村區域向農村小城鎮遷移、聚集的過程。就是相當于把農村人都聚集到縣城的意思。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大城市。
所以大家不用擔心我去了城里難以生活啊什么的,大的城市你是進不去的,上面也不可能讓你進去。因為中國人口眾多,本身那里就不缺人,你去了倒增添壓力了。
目的之一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民生存保障。
大家對于城鄉差距都是有目共睹的,城市有很好的社會保障系統,有良好的醫療、教育、養老等保障措施,雖然咱們有的農村也有這些設施,可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啊,相差十萬八千里。
現在咱們農村都比較小,不可能把所有設施都在農村建立齊全。比如非常重要的,學校、醫院等等,咱們上學要去縣城,看病也要去縣城,這是極為不方便的。
可是農村就那么點人口,不能說在農村建立一個大型的醫院、大型的學校吧,這不現實啊。而國家也不能把每一個村的基礎建設都弄得那么完備,怎么辦?把人口聚集起來,到統一的一個地方,然后國家投入建設完備基礎設施,這樣既服務了咱農民,也起碼保證醫院啊、學校什么的可以保證盈利,不用國家貼太多錢吧。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我國社會發展轉型,不過這一點對于咱農民眼下并沒有實質性的收益,所以先不講這一塊。
城鎮化建設不會讓農民失去土地。
這個是大家比較關心的點,咱農民不管你是戶籍改革也好,還是農民進入城鎮也好,不能讓我們失去土地,這是咱農民的底線。
而我國雖然在幾年前就提出城鎮化建設,但是進度實際上沒有報告上面那么美好,很多農民是進入了城市,但只是流動性人口,并沒有在戶籍上改變。農民本身也不愿意在那樣的城市中生活下半生。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農民不愿意為了一份漂泊的生活而失去土地。
隨著城鎮化力度的加大,我國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怎么辦?先把農民的土地、宅基地確權,雖然你沒有所有權,但和是自己的沒什么區別,明確告訴你這就是你的了,就算你被城鎮化了也不會失去土地。
這才能真正讓咱農民放了心。
農村城鎮化如果變革的好,將會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們的生活,其實咱農民也不用那么怕,你的土地還在,補貼還在,農村的房子還是你的,各種保障待遇還有可能和城市接軌,雖然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實現,但對我們是百利無一害的啊。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