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亦莊亦諧的談吐中,又透露著坦誠、率真,還有一股子韌勁兒。她有點俏皮地說自己是非主流,與許多MBA同學的經歷不大一樣。不問不知道,原來她曾經是一名職業軍人。她就是北京索英電氣技術有限公司原副總裁孫曉嵐。她于去年離開該公司,具體去向不清楚。
“應該說,人大圓了我年輕時的名校夢,MBA教育為我成為一名職業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是我一生的寶貴財富。”孫曉嵐感慨地說。
她從軍中來
軍校以及從軍的經歷帶給了我一定的影響,紀律意識、規則意識、團隊精神,這都是軍隊很好的傳統,其實企業管理中不乏可以借鑒部隊組織形式之處,也有不少成功案例值得學習。——孫曉嵐
孫曉嵐曾經是一名軍人。高考時,她報考了有“軍中清華”之稱的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學的是信息研究專業;畢業之后,她服從分配到了海軍南海艦隊,從事技術研究工作,一干就是三年。后來,她被抽調到機關擔任宣傳干事,再后來調到南海艦隊演出隊當了一年管理文藝兵的教導員,在此期間她又被部隊選送報考解放軍藝術學院并錄取,成為了一名文化管理專業的學員。
“軍校以及從軍的經歷帶給了我一定的影響,比如紀律意識、規則意識,團隊精神”,她深有感觸地說,“后來離開部隊來到企業,從組織形式上講,企業有很多可以向部隊管理借鑒的地方。”
不過,進了解放軍藝術學院,孫曉嵐也并不“安分”。只要一有空,她就著騎自行車到名校聽講座,清華、北大、人大校園里都留下過她的身影。原來,就像許多高考的學子一樣,清華、北大、人大這些全國著名的大學也曾是她心里的一個夢。“解放軍藝術學院也很有影響力,但是我之所以報考這個學校并來北京,另外還有一個緣由就是對北京這些名校的向往。我當時想,也許這輩子很難有機會成為這些名校的學生了,能有機會去聽聽講座也蠻好的。那幾年,不是有一本書叫《在北大聽講座》?”孫曉嵐笑笑地說。
辛苦加倍收獲也加倍
人大MBA的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是一種教化、提升,也是一種精神,可以滲透血液。對于我這樣之前在部隊工作,相對缺乏企業經歷的人而言意義更大。——孫曉嵐
孫曉嵐與人大MBA結緣很偶然,這個緣分也是她騎自行車騎來、聽講座聽來的。在此之前,她對MBA一無所知。
2000年11月的一天,孫曉嵐來到人大校園聽講座,看到逸夫會議中心門前聚集了很多人,以為是個好講座便走上前去一探究竟,原來是人大商學院MBA的招生宣講會。聽了周圍同學的介紹,MBA似乎一下子就變成了她可以努力的方向,當時就很干脆地決定報考。彼時,離正式考試僅有2個月時間。還在軍藝上學的她還是發揮出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晚上熬夜讀書,深夜1、2點睡覺是常有的事,次日早上6點照常出軍操。等考試成績出來,原本沒抱希望的她發現自己居然上了分數線!“當時的那種興奮感我至今還記憶猶新——不完全是因為考上了,更是因為憑著自己的努力,我終于能夠又超越自己!”話說至此,孫曉嵐仍興奮難掩。
順利通過面試并入學后,由于軍藝、人大的學業都要兼顧,孫曉嵐不得不兩頭跑。不過,她還是很快地融入了人大MBA學習的氛圍,當初來旁聽講座時那種戰戰兢兢的感覺早就一掃而光。“人大MBA的課程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很難說哪一個老師哪一門課是職業路上點石成金的一筆,但是它滲透血液,是一種教化、提升,也是一種精神,這對于MBA學生的職業生涯有很大的意義,尤其對于我這樣之前在部隊工作,相對缺乏企業經歷的人而言意義更大。”
孫曉嵐說,對于一個職場人而言,MBA教育有著普遍和通用意義,新能源領域也好,金融領域也好,地產領域也好……從商業角度來看,許多基本技能和知識是相通的,也被很好地組織到了MBA的課程中,比如戰略、營銷、組織行為學、財務管理、經濟法等。“從某種角度講,MBA教育應該是個終身教育,學以致用,教學相長,多一些案例分析、沙盤演練,會收獲良多。”
談及人大MBA同學的共同點,孫曉嵐也深有體會。“這是一個很有上進心、自強不息、有自己的想法、互助友愛的群體。大家除了自身上進,也有對社會的回報意識和責任心,這都是非常可貴的。”顯然,這些都深深地影響了她,但凡學校和校友組織的公益活動她都積極響應參加,參與成立人大商學院“明德篤行基金”以及此次接受人大MBA校友訪談都是很好的例子。
進軍節能領域
在企業實際運營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并不可怕,這需要我們有信念和信心,同時運用有效的管理工具,做認真細致的分析,事先針對風險管控做出預案,周密組織和計劃,事中抓好執行,事后做好總結,出現突發事件乃至惡劣工況保持冷靜沉著,這些說起來耳熟能詳的策略能夠幫助企業逐步邁向渴望和夢想的彼岸。——孫曉嵐
兩年人大MBA的學習,改變了孫曉嵐的職業生涯和人生軌跡,她脫下了軍裝,走進了企業,從最初世聯地產的策劃助理一路走到了新能源企業索英電氣。
作為營銷副總裁,孫曉嵐談起自己企業和產品,娓娓道來如數家珍。“索英電氣是一家立足于自主研發的新能源領域高新技術企業,專注于節能、儲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是我國電能回收和光伏發電行業極少數掌握多項核心技術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之一,擁有用于太陽能發電接入并網的光伏并網逆變器、用于平滑新能源發電波動,解決新能源發電并網難題的儲能雙向變流器、用于電源老化出廠測試的高效節能電子回饋負載、用于車用動力電池等各類儲能電池測試的高效節能蓄電池充放電測試儀等四條產品線,并在業內取得了數項第一。比如,國內第一臺自主研發的光伏并網逆變器出自索英,并一次性通過了日本最嚴苛的JET測試,從而率先實現出口;索英電氣還是我國電力節能領域最大的電子回饋負載產品提供商,開創了這個市場。
“2011年,中國最大的儲能項目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集風光儲輸為一體的實驗工程——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張北風光儲輸項目),我們中了一個技術難度最大的標段,此外第一個完成整體交貨,第一個完成調試、并網,第一個實現全套系統投運,引領了行業發展。目前,我們已成為國家電網、艾默生、中興、華為、比亞迪、GE等一大批全球知名企業的重要設備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在全球各地,索英產品每年可以為這些關注節能和新能源發展的企業減少高達8000多萬度的電力開銷,相當于每年減排8萬多噸CO2。我很榮幸加入索英電氣,也算是為我們的地球家園天更藍,水更綠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孫曉嵐真誠地說。
不過,身為一位職業經理人,她也坦言工作上也會遇到很多困難,也切身體會過企業的各種難題。“我們的企業立足自主研發和銷售,活下來是第一位的。但是,很多管理工作又是很基礎的。在企業一開始成立時,沒有辦法讓一切管理非常到位,相應的體系和團隊沒有那么完善。在企業想要做大做強的過程中,這樣的缺失會體現出來。所以說,企業的發展會經歷陣痛,我們現在正在經歷這個過程。”
她舉例說,“我們正在實施上ERP系統,以及團隊的補充進而培養,這一系列課題都是充滿挑戰,很多時候需要進行選擇,會聽到很多質疑的聲音。”她認為,在企業實際運營各個階段都可能遇到或簡單或復雜的問題,有時候看起來困難很大,甚至可能是危機。這需要我們有信念和信心,同時運用有效的管理工具,做認真細致的分析,事先針對風險管控做出預案,周密組織和計劃,事中抓好執行,事后做好總結,出現突發事件乃至惡劣工況保持冷靜沉著,這些說起來耳熟能詳的策略能夠幫助企業逐步邁向渴望和夢想的彼岸。
孫曉嵐談鋒甚健,緣于她爽朗大方、樂于分享的性格。最后,她再一次表達了對母校的感念之情,“人大圓了我年輕時的名校夢,MBA教育為我成為一名職業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由衷地感恩、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