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把張飛塑造成愛發脾氣、大口喝酒的勇夫,其實在正史中他是一位能謀善武的大將。就是從古代留傳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出他并非全然是有勇無謀的人。
審西瓜案
早期劉、關、張三人失散時,張飛占據了古城縣,自立為縣令。這一段期間他曾經處理一些民間的糾紛。
有一次,一位財主控告一名女子偷他的大西瓜。張飛是個嫉惡如仇的人,大聲喝道:“你怎么偷人西瓜,你是認打、還是認罰?”該女子被張飛這么一吼,嚇得高聲喊道:“老爺饒命啊!”張飛見到那名女子懷里抱著一個小孩,就要那女子把小孩放在旁邊,以便接受處罰。哪知張飛越兇那女子把小孩抱得越緊,似乎很怕失去孩子一樣。
張飛心想:“這女子如此呵護孩子,怎么可能帶著小孩去偷大西瓜呢?”于是對財主說:“此女子雖然偷你的西瓜,可是罪不致死,不如送你做奴婢如何?”財主露出色咪咪的眼神滿口答應。張飛又說:“要是你可以抱著孩子,再抱大西瓜,她就可以跟你走了。”只見財主抱起孩子后,就很難再抱西瓜了。張飛見狀,瞪大眼睛怒道:“你都不能同時抱著孩子又拿西瓜了,那她就可以了嗎?我看你分明是想強占民女!”于是將財主打入大牢,并且放了那個女子。
此事在城里傳開后,獲得百姓們一致的贊揚,認為張飛是粗中有細、辦事公道的人。
審鍋案
另一次,有一位賣鍋人指著一位殘廢人說:“我和他同住一間客房,我每天都發現鍋子少了,一定是他偷的。”殘廢人緊張地說:“冤枉呀!大人,我是一個殘廢的人,連走路都不方便了,怎么可能偷鍋呢?”
張飛看到賣鍋人帶來的幾個鍋子后,心生一計,于是對殘廢人說:“剛才冤枉了你,這幾個鍋子你帶回去,賣的錢就當作是冤枉你的賠償吧!”殘廢人聽到之后,熟練的把柺杖輕巧的動一動,鍋子便一個一個的堆在頭上,然后轉身就要離開了。張飛看到后,便喝道:“大膽刁民,竟敢在本大爺面前耍花招,看你這熟練的動作,說你不能偷鍋,誰會相信呢?”殘廢人看到自己露出破綻,只好俯首認罪了。
此事在城里傳開后,百姓對張飛更加佩服了,而且作奸犯科的人也收斂了許多,古城縣的治安也逐漸上軌道了。
大敗名將張郃
張郃是曹操手下的一名大將,一生縱橫沙場、所向無敵,史稱“郃識變數,善處營陣,料戰事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在定軍山一戰,黃忠雖然殺了魏國主帥夏侯淵,可是劉備仍深深惋惜沒能拿下張郃,因為劉備認為他才是曹營的主將。
有一回,張郃南進意圖奪取巴中,遭到張飛頑強的抵抗。僵持一段時日后,被張飛“率精兵萬余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狹,前后不得相救,飛遂破郃。”像張郃這樣智勇雙全且“料戰事地形無不如計”的名將,還是被張飛利用地形擊敗了。
義釋嚴顏
有一次,張飛大軍要趕到雒城與諸葛亮會合。路過巴郡城時,素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太守嚴顏據住城池,不肯開城門讓他們過去,且任由張飛如何叫罵也不出來迎戰。
經過一番思考后,張飛假意不能搦戰,否則就趕不上與諸葛亮會合的時間,于是命令軍士們四散尋覓能繞過巴郡城的途徑。嚴顏接連幾日不見張飛動靜,便派人到張飛營中打探消息。當打聽到張飛的軍隊要走小路繞過巴郡城時,嚴顏大喜,決定出城掠奪張飛的糧草。可是當嚴顏正在搶奪糧草時,“背后一聲鑼響 ,一彪軍掩到”,這一變化猶如雷霆轟頂,嚴顏在措手不及之下,被張飛生擒了。
由于嚴顏被擒后的態度強硬,張飛怒發沖冠,喝令將他推出去斬首。在生死攸關之時,嚴顏仍面不改色,高聲叫道:“賊匹夫!砍頭便砍,何怒也?”嚴顏錚錚鐵骨、正氣凜然的樣子,喚起了張飛“好漢惜好漢,英雄惜英雄”的感情,于是喝退左右,親自解開他的束縛,并扶其正中高坐,低頭拜曰:“吾素知老將軍乃豪杰之士,剛才言語如有冒犯之處,請多見諒。”嚴顏見張飛如此折節下士,故敵意全消,心甘情愿地表示愿意歸降。
為了答謝張飛不殺之恩,嚴顏說:“從此前往雒城途中,所有守御關隘的官員,都歸老夫所管。老夫愿為前導,所到之處,盡皆喚出來拜降。”在嚴顏的幫助下,張飛的軍隊沿途“望風歸順,不曾廝殺一場”,結果比諸葛亮的大軍更快趕到了雒城。
從以上幾個事跡來看,較中肯的說法應該是:張飛是個“粗中有細”、“有勇有謀”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