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太多人因其與董鄂妃的愛情故事及出家之謎,而對其多情的印象十分深刻,正因為如此而忽略了這位少年天子的歷史成績。
順治皇帝,在大清一代十二帝中,創下了不少“第一”,算得上是一位有“特色”的人物。他是第一個在紫禁城里稱帝的滿人,他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皈依禪門的皇帝。盡管他的祖、父都有過這種入主中原的宏志,但直到他這一輩才把夢想變成了現實。
6歲登上王位的福臨是在多智多勇又獨斷專行的叔父多爾袞與深明大義的寡母孝莊文皇后教導之下成長起來的皇帝。多爾袞病逝后,順治開始擺脫傀儡地位,對多爾袞實行了削除封號爵位、罷撤廟享謚號、籍沒家財等身后懲處。為加強皇權,他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舊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寬逃人法等一系列緩和民族矛盾的措施。盡管順治很想有番作為,也頗為中原文化所吸引,但終因他周圍尚未形成一支以他為主導的強有力的政治勢力,致使他在與朝中反對漢化的勛舊大臣的較量中敗下陣來。政治上的失意,使順治帝沉湎于與其弟媳董鄂氏的愛情之中。隨著與佛教高僧木陳忞等人的交往,他產生了遁入空門的思想。當他摯愛的皇貴妃董鄂氏死后,他的精神支柱完全崩潰,健康狀況每況愈下,24歲時又染上天花,很快便撒手人寰。
總的來說史學界對他的評價還是可以的:順治親政后,在其母孝莊文皇后的幫助下,能夠整頓吏治,注重農業生產,提倡節約,減免苛捐雜稅,廣開言路,網羅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為鞏固清王朝統治作出了貢獻,初創了清王朝走向強盛的新局面。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