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輕狂、口無遮攔”是王思聰自己寫在微博 上的簡介。
身為新晉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之子,此前王思聰其人其事一直低調且神秘,直到有了微博,大家突然發現可以近距離圍觀首富之子——而且他確實對得起那自我介紹,無論對方是誰,看不順眼就嘲諷或直斥,也惹了大大小小的風波、提供了無數娛樂話題。在一片"土豪"的稱呼中,這個年輕人本來的樣子,也許我們從來都不知道。
王思聰看上去不好惹,年輕且有錢,這兩樣東西本身就是壯人膽氣的,更何況他早有網上掐架的經歷,呈現給人一個浪蕩毒舌公子哥兒的形象。以為約他采訪會經歷很多口舌,沒想到他痛快答應,并且準時出現。
只不過他表示了困惑:我有什么可說的埃我沒什么可說的。但當被問起有什么是不可說的,他又很坦率地回答:什么都能說。沒有什么不能說的。然后他就開始畜悔,不應該接受采訪。但既然已經答應了,就繼續下去吧。然后他就又霹靂了:什么?還要拍照?能不拍嗎?早知道要拍照我就不答應了。什么?拍照還要換衣服?能不換嗎?哦,好吧。——這也是他第一次接受采訪,并不像其他名人那樣駕輕就熟,也并不像想象中那樣脾氣壞,稍加勸說就很順從地跟著編輯走了,讓他擺出稍微夸張點的表情也擺了,換到第三身衣服的時候幾乎是逆來順受已經不再反抗。
這一刻發現他其實是個溫和又有禮貌的年輕人,比大多數名人更好交流。雖然他拍完照之后說以后再不接受采訪了,但看到真人的這一面,不由會想到我們對人的印象往往有偏頗,那都是抽象的標簽,只有深入了解,才會發現鮮活而真實的“人”。
你們談論的都是我不在乎的事情
王思聰現在在微博上有300 萬粉絲,但他越來越少說話。早前為慶祝百萬粉絲時他發起了抽獎活動,幾乎拖垮了新浪微博抽獎平臺,而抽獎前后瘋狂地漲粉絲和掉粉絲簡直變成了笑話。
當年著名的"俏江南"罵戰之后,問他"你父親有讓你以后在微博上慎言嗎?"王思聰說:"我爸一般不管我在微博說什么,不過后來說了一句'我的朋友你別罵',但他朋友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后來又說了一句'實在要罵人就別指名道姓了'。"也是老派人物不愿意招惹是非的初衷,但王思聰根本就不在乎。
"不在乎"這三個字,幾乎貫穿了他整個價值觀,當然大眾往往也很粗暴地回一句"有錢你就了不起啊"。誠然金錢可以讓人有更多自由,也確實讓人能有安全感和底氣,但如果是這種粗暴的對峙,就落入了另一個俗套。"有錢"確實能強化某些"不在乎",但非要讓他承認在乎某個事物,他會選擇"智商"。畢竟比起有錢這件事來,駕馭金錢的能力才是智商的體現,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中了巨額六合彩幾年之后又被打回原形的故事。
我也有智商歧視綜合癥
和王思聰聊天的過程中,發現他頭腦清晰、觀點分明,會飛快給出一個結論或結語。加上各種不在乎,簡直有種"這天兒還能不能聊了"的既視感。五歲出國讀小學、中學和大學,教育都在英國完成,畢業于倫敦大學哲學系,受過完整西方教育的王思聰很早就有自己的一套思維方式。"邏輯學非常重要,然后要有自己的觀點,你所說的一切所做的一切都要跟隨觀點。"這是他考慮問題的方式。
于是這是一個很難被說服的人。因為他手里的牌太好,而哲學專業和邏輯學課程又教會了他如何打牌。然后他就對一切蠢笨毫無耐心,對需要動腦子的事兒則興致勃勃,還落了個外號叫"愛解釋的王老師"。他毫不諱言地說"現在的大學生都太蠢了,完全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就知道起哄,被心靈雞湯騙、被人生導師騙。真著急埃"
所以在88 年出生的王思聰身上,少見同齡人的迷茫和困惑,甚至有些觀點已經很堅硬。他完全不在乎別人怎么看他,怎么評價他,"你的想法和評論改變不了我的現狀,所以,隨便你說什么,我也無需證明給你看。"
但總會有一些話能讓王思聰在意或者生氣的吧?問他"說你什么你最受不了?"他幾乎要當場爆粗:"……說我學習不好我最生氣啦!老子學習那么努力,成績特別好,居然說我的文憑是買的!"
急著賺錢干嘛?我又不缺錢
投資什么樣的項目?選擇標準是什么?王思聰也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毒舌,因為他每天會收到很多私信,除了要給他生孩子的,就是想跟他要投資的。
"我想認識真正有想法的人、真正有創造力的人,能夠生產出偉大的產品",他說。"我又不想上市,我也不想套現,有錢可以慢慢選擇自己想要投的項目,有錢可以不急著要投資回報,我又不靠公司賺錢吃飯。"
"什么是成功?對我來說,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提起未來投資計劃,他已經投資了一家口腔診所,并且考察了全美top10 排名的醫院,計劃在北京的東邊建一所一流的醫院。
人要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我的優勢就是有錢。
很少有采訪像這次這么簡單粗暴,總是圍繞著一個“錢”字。但是沒辦法,因為王思聰和他的父親王健林確實有錢。都冠以“首富”之名,如果故意回避金錢,非要談什么高大上的意義,那也是另一種虛偽。而“金錢觀”是三個奇妙的字,就是你對錢的態度,你花錢的方式。
王思聰有兩個好朋友,是英國讀書時候的同學,他們上個月還一起出門旅行。對方的家庭也是醫生或老師這樣的普通背景。他是不太跟所謂富二代們一起混的,沒意思。"我不在乎朋友的家世,還是要看人本身,是不是好玩、人品好,有錢沒錢太不重要了。反正都不如我有錢。"
還有個朋友是賣盜版碟的,買碟時認識,一來二去成了朋友,如今他從事餐飲生意,也算創業成功。“既然是朋友,之前沒有太多生意上的來往,我可以給他一些建議,他過生日的時候我送他輛車,但我沒有給他投資。”
"人要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父母有錢這件事,在王思聰眼里也是優勢一種。"人長得好看就應該去拍戲、有才華就應該去寫書,有錢就應該讓錢發揮作用,非要用劣勢去和別人競爭有勁嗎?"
"真正的有錢人是不虛榮的",王思聰說。在他看來,可以花大價錢買東西,但不要有蓬勃的物欲。他不逛街、不瞎買,就打打游戲,也還能賺錢。你問他真有什么金錢觀嗎其實也沒有,只是分得很清楚什么錢該花什么錢不該花。這往往是成功人士的界限分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