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第十一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于2012年12月7日-9日在北京舉行。圖為集團(2.96,-0.01,-0.34%)董事長、CEO李東生在年會現場發表演講,以下為相關實錄: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能和大家相聚在這里,并聆聽剛剛各位講者的發言,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體是中國企業的一種逆襲。縱觀全球,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依然在發展,大選之年的政治變局,大國之間的沖突讓全球經濟有了不少的波折。目前許多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之下,許多國際知名的企業今年也舉步維艱。我認為危機往往孕育著機會。正如剛剛主持人所說,超越往往是在一個轉折期,一個轉折點能夠帶來一個超越。事實上這個危機也給我們中國企業帶來一個重新崛起的機會。
數據顯示,過去十年歐美和日本企業的增長要遠落后于中國和韓國,一些知名的公司如在我們產業里面如諾基亞、摩托羅拉,而日本的索尼、松下、夏普等共了都面臨巨大的經營困難,這一定程度上也預示著全球的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以聯想、華為、TCL等率先國際化的中國企業,已逐步成為全球產業的競爭的參與者,可以說中國企業正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導演一場逆襲的大事兒。雖然目前整體來說我們和這些國際巨頭的企業還存在著差距,但是這個差距在過去幾年正在快速的縮小,不管是基于外部的環境需求,還是基于自身發展壯大的需要,當前的國際產業競爭格局要求我們更快、更好的來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只有更強大,才能更安全。
在這方面如何建立一個強大的企業,我認為要三劍齊發。
第一、要國際化,剛才聯想的柳總講到聯想發展的過程,認為國際化成就著企業未來快速發展的基礎,連做房地產萬達的王健林董事長現在也是大步的國際化。所以,在今天我想中國企業是不是應該國際化這一個問題應該是很清晰,不應該再有爭議了。如何能夠在國際化當中取得更好的成效,我認為新興市場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一個主要的突破口。比如說我們在2009年下半年我們才開始進入巴西市場,但是去年巴西已經成為我們在全球銷售當中第三大的市場。所以,中國企業能夠在這些新興國家尋找自己的突破口,往往能力使自己的國際化事半功倍。
第二、技術創新。在我們這個產業里面,未來我最關注的是在兩個方面的技術創新。一個是云計算技術在快速的發展,云計算使得原來我們想象中的在信息革命所帶來的很多應用能夠在遍地實現。另外一個就是智能終端的技術,云計算的發展要能夠體現產業技術的優勢,一定要通過眾多的不同的形態和功能的智能終端來實現。
第三、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特別是要打造自身的核心基礎技術能力。過去十年韓國企業能夠快速的發展,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在產業鏈的這種縱深建設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和力量。像早期的日本企業,后來的韓國企業,他們能夠有那么強的競爭力,都是在包括芯片、平板顯示器件以及核心的基礎的部件和技術開發方面他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TCL在我們經營還比較困難的幾年前,我們就投200多億在深圳建立8.5代的液晶面板生產工廠,當時我們建這個項目的時候,很多人都為我們捏一把汗,今天我在這里很高興的告訴大家,從9月份開始,我們8.5代液晶已經完全達成,而且取得了超出我們預算的經營效益。重要是華星光電項目的建設,使得我們在液晶電視的產業競爭力能夠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TCL液晶電視的銷量已經超越了松下和夏普,第三季度繼續超越了日本的東芝,現在TCL液晶電視的全球市場份額從去年的第七位提升到現在的第四位。另外我們正在部署建設我們芯片的設計開發能力,對中國企業未來的發展一定要在基礎核心技術能力的投入方面有相當的積累,我們才能夠奠定未來競爭力的一個基礎。
全力以赴和堅韌不拔是企業家成功的必要條件,外部的環境和條件往往是我們改變不了的,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才能克服前進中的障礙取得成功。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企業會發展的越來越好,完成在這次全球經濟危機中中國企業逆襲成功的壯舉,謝謝大家!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