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開始,大概每半年或者一年,就有機會與程炳皓聊上幾個小時,但與其他采訪不太一樣的地方在于,這些更像是漫無目的的聊天,比如減肥、小孩子教育、牙齒重要性等等。
這是一個很生活化的CEO,很認真、自信以及帶有些技術人員的偏執,追求良好的生活作息,比如每天定點10點左右就會睡覺,看起來好像與互聯網大潮里不眠不休的創業氛圍格格不入。
這些帶來的好處是,開心網很少冒進及炒作,安安穩穩的以產品的思路進行發展,帶來的壞處也顯而易見,在發展早期比較保守,在財務、銷售及推廣上速度都比較慢,加上SNS在中國整個大勢呈下滑趨勢,開心網不再是市場的寵兒。
對于程炳皓個人來說,這幾年開心網的起落以及2012年的擴大業務及轉型,更是讓他從單純做產品技術的思路,轉而如何去管理、運營一個公司。“早期開心網的管理并沒有做好。”程炳皓也認真進行過反思。
雖然在2012年前左右2年的時間里,外界看開心網似乎停滯不前,但程炳皓認為從內在來說,開心網一直在成長,畢竟世界上并沒有如何做CEO的速成班,最好的經驗往往來自于實踐。
程炳皓出生在北京郊區,沒有讀過大學,一路野路子在新浪做到技術管理層,這些經歷給了他很好的心理素質以及自信的狀態,但他身上也有許多技術型人才創業時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太過于專注于產品技術本身,而忽視了其他的重要環節。
在開心網走紅初期,爭車位和朋友買賣火熱的一塌糊涂,這足以讓以產品經理、工程師為主的團隊高興一陣,接下來他們的邏輯是,持續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更好的產品,但對其他方面都不重視,甚至沒有興趣,比如營銷、廣告、商務、市場甚至財務。
用程炳皓自己的話說,早期的開心網團隊,更像是一個產品工作室,由于產品迅速獲得市場認可,于是所有的熱情都投入到更努力的做產品上面去。比如很長一段時間內,開心網的財務一直外包給記賬公司去記錄,差不多公司成立2年的2009年底,公司才招聘了一個財務經理。
這種不重視,在開心網發展初期的一兩年里,并沒有暴露出太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產品的迅速發展,幾乎掩蓋了公司的其他問題和需求。其實早在2009年初開心網最火熱的階段,有各種品牌廣告上門來談營銷,但由于銷售團隊、市場推廣團隊的匱乏,讓開心網失去很多機會。
2010年開始,中國互聯網開始進入新一輪低迷,SNS光環散去,無論開心網、人人都開始走向下坡,各種倒下的垂直類SNS更是數不勝數。由于此前開心網的規劃發展都是圍繞產品和技術來做,各種其他弱點也開始暴露出來。
比如財務。程炳皓認為,之前財務的不專業給公司造成很大損失,雖然他沒有列舉具體的例子,但表示會影響到收入、融資各種方面,這種不專業同樣影響到了公司內部的財務管控,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資金的安排并不理想。
這與程炳皓的性格有關,就像之前所說的,他并不是一個“商人”。在2009年真假開心網大戰的時候,程炳皓對山寨開心網的做法很憤怒,曾向新浪科技表示,“你們怎么能幫這樣的人進行報道?”
4年過去了,新浪科技再向程炳皓提及此事時,他已經不太記得了,還連續追問,“當時我真的有那么說嗎?那真是太不專業了,當時他們的行為確實對媒體來說是有新聞性的。”
這也是程炳皓這幾年反思的重要一點,就是自己并不是什么都懂,專業的事情還是需要找專業的人來做。
開心網成為黑馬時,SNS是中國最火的概念,不少人都希望能夠加入開心網。而從業務發展角度,比如銷售、商務、市場等,開心網也急需引入人才并且開始在一個領域又一個領域打硬仗。但是這一幕并沒有出現,因為以程炳皓的思路,是他在一個領域想明白以后,才會動手去做。
“我過去在新浪待了那么多年,和銷售打了那么多交道,我一直都以為自己挺懂銷售的,其實一點都不懂。”程炳皓認為,開心網初期最懂的就是產品和技術,并不太懂其他領域,然而更為嚴重的是,“我并沒有意識到我并不懂,我一直認為自己懂。”
所以外界對開心網保守、反應速度慢的評價,或多或少也和上述原因有關。“我現在真的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懂,這幾年一直都在努力學習和進步的過程中。”程炳皓說,他會更加開放的找來更多專業人士加盟,更多的思路交給這些專業人士去決定,而他更多要觀察的,是這些人是否專業。
不過程炳皓依然有他的堅持,比如可能不太會像個互聯網商人,比如依然每天10點左右就睡覺保持健康。
“做開心網最開始是覺得好玩,后來就做成了一個企業,我得做好,這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個責任,對員工、客戶和投資人負責。”程炳皓說。至于如何學習去做企業的CEO而不是產品工作室的負責人,程炳皓則表示沒有什么捷徑,“實踐是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