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王珂之所以創立“口袋購物”公司,是因為他發現了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既然互聯網能幫助商家與買家低成本匹配,為什么淘寶上的大部分商家卻不掙錢?
他訪談了80多個淘寶商家,發現幾乎每個商家都在抱怨,要把銷售額的30%用來買流量。即使買了流量的商家,淘寶仍然無法給他們太多展示機會。當時淘寶上的商品已經達到了12億件,但能夠被消費者找到的商品非常有限。通過研究淘寶數據,王珂發現,淘寶網上每天搜索的關鍵詞只有6000-7000個,而當時每頁只能展示20件商品。比如搜索“連衣裙”,所有相關商品要展示出來需要45頁。顯然,大部分消費者沒有耐心翻到哪怕10頁之后。由此,能經常被消費者看到的商品只有5000-6000萬件,大量商品一直無人問津。
如果把這些商品的價值挖掘出來,就是很大的生意,而這個機會來自移動互聯網。王珂認為,移動購物完全可以獨立于PC存在。去年年底,中國智能手機用戶就超過了PC用戶。很多女白領下班后根本不會再打開PC,而是在手機上解決所有問題。口袋購物同時開發了PC版和手機版,但很快王珂就決定放棄PC版。“成熟市場不是小公司的機會,我們要關注五年、七年后仍然正確的事情。”
如果按PC上逛淘寶的狀況,移動購物顯然更不輕松。因此,個性化移動搜索成為關鍵。做好移動搜索,關鍵在于網羅一批頂尖搜索人才,而這批人基本上都在百度(143.81, 1.22, 0.85%)、騰訊(410.2, -8.60, -2.05%, 實時行情)、搜狗這3家公司。1984年出生的王珂有股狠勁兒,“我創業就是要找到最大的需求,才能找到最優秀的人才,找來最多的錢,然后才可能成功。”他坐在與百度大廈一路之隔的SPR咖啡館,拿著幾十人的百度技術人員名單,一個接一個地給他們打電話。他不惜把投資人雷軍的名號端出來,“忽悠”那些技術大拿。一直談了5個月,高薪加上股權,終于搞定了百度的一位技術高手。加上從騰訊和搜狗挖到的技術骨干,這家小小創業公司組建了一支豪華的技術團隊。
他們開發出移動購物搜索的應用“逛淘寶”(后更名為“口袋購物”),并將其與C2B結合起來。他們發現,由于手機屏幕比PC小得多,大部分在手機上逛淘寶的用戶會把中意的每件商品收藏起來,這使得手機用戶的收藏率要比PC用戶高出20多倍。將用戶的收藏數據與個性化搜索數據結合起來,“口袋購物”就能將用戶的需求集中起來并組織反向團購。
今年1月份,“口袋購物”發現有1000多名用戶同時收藏了某款風衣,雖然此時并不是穿風衣的時節,他們卻帶著這1000多人的需求找到商家,談下了7折包郵的價格,然后通過手機將團購信息定向推送給這批用戶,結果一天內就賣出300多件。這極大鼓舞了商家與“口袋購物”合作的積極性。
如今,“口袋購物”已經走出淘寶,先后與京東商城、凡客、樂蜂網等其它B2C電商實現了數據對接,看來,它正在崛起成為新的移動購物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