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升:新形勢下的取勢與明道
觀點: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對中國企業來講,未來發展取勢和明道都是很重要的。首先取勢要認清大的環境的趨勢,在未來經濟危機影響之后,全球經濟的格局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另外,在目前中國經濟結構的大環境下,特別是中國企業,要善于利用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導向,對于產業的發展和結構調整,以及轉型升級都會產生巨大的幫助。
中日企業合作是有良好基礎的。中國和日本兩國的經濟結構的這種互補性,企業之間的互補合作的空間,我認為不亞于中國和美國,中國和歐盟。但中日經濟合作那種潛能,并沒有充分的發揮。
2009年12月4日,由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環球城市集團和長江商學院共同主辦,日本經濟同友會、日中經濟協會共同協辦的“中日CEO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以“分享智慧、互惠共贏”為主題,邀請來自中、日兩國90位頂級企業CEO參加,在相互理解與深入溝通的基礎上,探索新環境下的中日企業合作模式,共同推動中日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的合作,提高在全球化市場環境下的企業競爭力,為世界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貢獻力量。以下為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升演講內容,
李東升:今天非常榮幸有機會參加中日CEO論壇。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TCL作為中國企業,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一些思考和想法。在新形勢下,中國企業的管理思考,目前,中國經濟在這次金融危機下能夠保持穩定增長。大家看到過往三個季度,中國經濟在加速成長,現在已經沒有人懷疑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將達到8%。在過去幾個季度,我們也看到,企業家的這種指數也在快速地回升。在國家大力刺激經濟的政策措施的拉動之下,中國經濟正在通過內需的穩定增長,來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而且中國企業,也快速地在這個金融危機的影響之下在恢復。大家可能留意到一個很重要的數字,今年的第三季度,中國上市公司的盈利,已經是恢復了正增長,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回顧過去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企業的成長,我認為是大體來講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開始是以擴大生產為導向的階段,這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當時是一個短缺經濟,基本上干什么,市場都是需求很旺盛,TCL也是在這個階段開始起步的;
第二階段,是通過對外的合作,引入外資,我們在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民營經濟的一個基礎。當時,最大的變革就是中國通過引入外資,發展新型的民營的經濟,對比傳統的國有經濟的話,這種生產效率的改善,帶動了經濟的增長;
第三階段,我們在成長當中,能夠通過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的支撐,中國企業以及在那個階段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都利用中國這個市場蓬勃的增長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第四階段,開始融入全球經濟,這個階段的標志性的事件是2002年中國加入WTO,在這個階段當中,我們全球化的速度在逐步加快,在右邊這張表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企業在過去幾年快速成長,如果我們看到2008年的數字,中國的并購案是在快速地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