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凱,1976年出生于中國上海,中學時赴美定居,大學畢業后進入瑞士銀行工作,兩年后創立龍基金,憑借其天賦和良好的教育,姜凱成為美國金融投資領域的一匹黑馬。他“顛覆”巴菲特以自己獨特的投資理念締造很多財富奇跡。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姜凱吧!
炒股源于港劇
姜凱今年38歲。在華爾街,他的同齡人有些還在投資銀行拼命熬夜,再過幾年,等媳婦熬成了婆,他們才可能真正擁有自己的對沖基金。因為在美國,干這行平均出道年齡42歲。而24歲時,姜凱就創立了自己的對沖基金,是全美最年輕的對沖基金經理,也是該領域首位華裔。
1976年,姜凱出生在上海。父親姜學炳是個畫家,原本期望子承父業,但姜凱卻直搖手:“小時候畫素描特別枯燥!你知道嗎?一個男孩子,而且最喜歡玩的那種男孩,畫石膏像,讓我整天坐那里,真受不了!”
赴美讀中學之后,那個抱怨“上海數學太難”的孩子在異國開了竅,成為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隊隊員。在伊利諾伊大學主修金融的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炒股。
姜凱說,自己對股市投資的“情結”萌發于香港電視劇。“那時候在美國看很多港劇,里面有不少情節和股市有關,我覺得炒股是一個能發大財的機會,特別有興趣”。
“另一方面,當時我們家經濟狀況不是很好,我想炒股賺點錢。”于是,姜凱借了助學貸款3000美金作為本金,開啟了他的投資生涯。
大學畢業后,姜凱進入瑞士銀行任交易員。恰逢互聯網異軍突起,一年間姜凱為一位房地產商客戶創造了資金翻番的業績,該客戶建議姜凱“單干”,并率先投了60萬美金。
憑借這第一桶金,姜凱擁有了自己獨立的對沖基金——龍基金(Dragon Fund),成為對沖基金領域最年輕的涉足者。
1998年至2004年底,短短6年內姜凱的龍基金資產增長總額超過1300%,平均年增長率61%。其中,2001年至2003年,龍基金在美國行業排行榜上連居首位,基金規模不斷擴大。
然而彼時,為了集中精力準備未來的投資項目,姜凱決定返還所有投資人資產,僅保留自己的資產。
“越大越難做。”談及控制規模的原因,姜凱直言不諱:“1個億和10個億的操作完全是兩回事,1個億可以做70%,80%,10個億可能只能做20%、30%,因為市場上只有那幾家很好的公司可以做投資,一旦做大就相當難了。”
2005年,龍基金更名為中華對沖基金(China Fund);2007年,基金重新對投資人開放,管理資產規模為在1億美金左右。
在華爾街,他被視為帶著傳奇色彩的人物,是馳騁美國對沖基金市場的投資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