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從2001年開始成為聯想集團總裁兼CEO,并領導聯想成功進行了“Lenovo”品牌的塑造,加快了聯想走向國際化的步伐。而對于聯想而言,這一次變化是決定聯想命運的戰略選擇中一個必然結果。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楊元慶
熟悉楊元慶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執著和倔強的人,不僅堅決反對饑餓營銷,不賣期貨,甚至對于時下產業里趨之若鶩的互聯網思維都并不跟風,“你們媒體真的應該多去呼吁,不要動不動就互聯網思維。”甚至在已經結束采訪準備起身離開時又停下腳步,特別補充了這么一句。就在別人都忙著跟互聯網思維扯上關系的時候,楊元慶卻在重建制造優勢,他打的算盤是:與其學別人做自己不擅長的事,不如把自己的優勢進行疊加——從PC產業激烈的競爭中,聯想不但存活了下來,積累了制造業成本管理的優勢,還通過一系列收購把自己的供應鏈體系延伸到了全球。剩下的就是在這些已經成型的全球化制造型企業的框架中擴大市場和產品種類。
總要有人去蓋樓,也總要有人去造PC,但當所有人都需要找人代工的時候,優質的生產資源就成為了王石所說的“首先選你”的理由,而那時候決定價格的或許就成為了這種資源的擁有者。當然,這只是堅決不擁抱互聯網的代工廠之路。
無論做智能手機還是做平板,聯想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太硬了”,茄子快傳以及整個互聯網體系才是聯想轉型目前最為寶貴的財富,這一點連聯想自己恐怕還沒有意識到,但是一旦轉變發生會倒逼著整個系統做改變,小新筆記本就是改變中的一例,其帶來的影響很可能是比品牌年輕化、擁抱新媒體等等行為更深遠的。擁有制造業之基,借助互聯網的手段,這可能是聯想未來保持住PC寶座、PC+戰略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