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聯想控股在香港成功上市,柳傳志再次站在港交所敲鐘,柳傳志再次登上了人生巔峰。之后的慶功會上,馬云、王健林等商業都共同出席了活動。
柳傳志是一個創業的傳奇。這個傳奇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他領導聯想由11個人20萬元資金的小公司成長為中國最大的計算機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傳奇故事對許多立志創業的青年人來說,是一種激勵。
柳傳志走上創業之路,是因為“憋得不行”,“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大學畢業正趕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憤懣。”“突然來了個機會,特別想做事。走上創業這一年,柳傳志40歲,在科學院計算所外部設備研究室做了13年磁記錄電路的研究。
1984年,“兩通兩海”已經挺立在中關村,而柳傳志的名字卻像今天中關村眾多小公司老板的名字一樣,普通得讓人容易忘記。當時典型做生意的辦法有三種:一是靠批文;二是拿平價外匯;三是走私。拿到批文后,一臺XT機器能賣4萬多元。”“而柳傳志不想這樣做。1987、1988年的時候,聯想高層就此發生過一次討論。柳傳志認為,同樣是賣餡餅,也可以有立意很高的賣法,比如,通過賣餡餅,開連鎖店。
很多時候,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做什么事情,而在于誰在做這些事情。聯想一開始沒有資金,也只能替人家賣機器。到1987、1988年,聯想代理的ASTPC,一個月能銷好幾百臺。打通了銷售渠道以后,柳傳志要自己生產。“因為我們是計算所的人,總覺得自己有這個能力做。但當時是計劃經濟,聯想很小,國家不可能給我們生產批文,我們怎么說都沒有用,因為潛在的能力沒有人相信。我們決定到海外試試,海外沒有計劃管著你。就這樣,我們把外向型和產業化并作一步跨了。”
1988年,柳傳志和幾個熱血漢子來到香港,手里只攥了30萬港幣,因此,他們到香港也只能和在國內一樣,先從做貿易開始,通過貿易積累資金,了解海外市場。接著聯想選擇了板卡業務,然后打回國內,為聯想PC的成功奠定了基礎。1990年左右是聯想高速發展的時期,柳傳志除了搞好公司內部管理之外,他還要費盡心思為聯想找到更多的資金,財務成本非常重,聯想20萬元起家以后,完全是靠利潤來滾動發展,發展很困難。
1994年,成立微機事業部,全力支持29歲的楊元慶執掌聯想PC。1996年以后,由于業務做得好,不斷地配股融資,使企業拿到更多資金,大大地降低了財務成本。1996年3月15日,聯想率先發動了PC價格戰,戰勝了所有競爭對手,獲得了中國PC冠軍并一直保持。1997年,北京聯想與香港聯想合并,柳傳志先生出任聯想集團主席。
2000年,聯想集團分拆出神州數碼。并分拆聯想集團,將兩大塊業務分別交給兩個年輕人,再到聯想控股的多元化發展,讓楊元慶、郭為、朱立南、趙令歡等人各自成為幾大業務的掌門人。2004年,聯想集團收購IBM的PC業務,柳傳志辭去聯想集團董事長職務,開始了第一次的退休。09年柳傳志再次出山,帶領聯想再次走向高峰。
柳傳志(zhi)的個人(ren)財(cai)富(fu)在IT業(ye)界并不(bu)高,事實上,他的影響力并不(bu)來源于(yu)他有多少錢,而(er)是(shi)因為(wei)他是(shi)一個時(shi)代的象征。聯(lian)想的成立和崛起是(shi)中(zhong)國科技企(qi)業(ye)興(xing)起的重要標(biao)志(zhi),但因為(wei)特殊的歷史背景,導致股(gu)(gu)權問題復(fu)雜,身為(wei)企(qi)業(ye)掌舵人(ren)的柳傳志(zhi)并不(bu)是(shi)大股(gu)(gu)東,而(er)中(zhong)科院計(ji)算所投資的20萬元人(ren)民幣卻獲得了數(shu)千倍的回報率。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二期項目取
國家電投集團印發水、火、風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