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被視作為下一次技術革命,長期關注人工智能領域的資深人士楊劍勇表示,谷歌戰略也在向人工智能轉變,而在當今全球互聯網格局中,中國與美國爭奪未來科技博弈中,百度和谷歌作為以搜索引擎獲得巨大收入并投入持續性技術創新型公司,當然,谷歌前沿科技領域更勝一籌。另據楊劍勇介紹,百度2015年總營收為663.82億元人民幣,和谷歌類似,搜素引擎競價是公司最大收入來源,并以此投入數百億至研發領域,其中百度研發支達101億人民幣,在全球排名12位。
百度是最早布局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內互聯網巨頭,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2012年年會上就提出,并在2013年建立了專注于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的研究院,命名為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簡稱IDL)。百度是中國互聯網企業中第一個把人工智能提到核心技術創新地位的互聯網企業。
次年5月,并聘請了吳恩達作為首席科學家,領導百度未來科技核心部門,位于美國硅谷的人工智能實驗室,位于中國北京的深度學習實驗室和百度大數據實驗室。在加盟百度,吳恩達是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電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是機器學習、特別是深度學習方面的領先學者之一,曾經與谷歌團隊締造了“谷歌大腦”。
談及人工智能最新進展,在峰會現場,李彥宏還展示了百度在人工智能技術上取得的成果,百度語音識別對方言的高精度識別、逼真的個性化語音合成、智能化的圖像問答能力、百度無人駕駛的實測、入駐肯德基為顧客點餐的智能機器人度秘等等,全方位展示了人工智能應用于日常場景中的諸多可能。
李彥宏歷年在百度聯盟峰會上的演講都被視作為行業趨勢,相信今年李彥宏對人工智能未來暢想,同樣會引領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產業發展。
而在楊劍勇看來,以前曾將一切東西電氣化,如今萬物互聯、萬物感知,現在將一切東西感知化,當物聯網的應用場景覆蓋越來越廣之時,我們這個世界也將會被人工智能所包圍,也將開啟一個暫新的萬物感知新時代,誰能贏的了人工智能,誰就贏得互聯網。更多最新市場調研報告,投資分析報告,行業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查報告,調查報告請訪問靈核網。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