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宏觀環境分析
國際經濟環境
美國經濟有所改善:從消費市場來看,就業數據好于預期,美國5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17.5萬,好于預期的增長16.5萬;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增至76.2點,創下了逾5年來新高,消費者預期指數大幅增至82.4點。但一季度GDP的環比年化增長率為2.4%,不及預期。
美國實際GDP增長率(季度)
數據來源:美國商務部
歐元區經濟持續衰退: GDP創衰退記錄,歐元區一季度GDP環比下滑0.2%,連續第6個季度環比萎縮;5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7.8,仍處于榮枯分水嶺以下,顯示歐元區經濟持續處于萎縮狀態;另外,5月份歐元區失業率達到12.2%,就業形勢趨于惡化。
歐元區實際GDP增長率(季度)
數據來源:歐盟統計局
日本經濟出現反彈:從GDP增速來看,扣除物價變動因素,日本一季度實際GDP改定值環比增加1%,同比增加4.1%,連續兩個季度正增長;此外,受日元貶值和股市大幅上漲刺激,消費者心理大幅改善,個人消費環比增長0.9%。
新興經濟體發展不容樂觀:自5月22日美聯儲宣布可能放緩QE以來,包括新興經濟體股市、金融資產、匯率市場以及貴金融等在內的資產價格出現大幅調整。由于自身結構性問題,新興經濟體增長將放緩,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減小。
國內經濟環境
經濟增長乏力:中國經濟復蘇勢頭疲軟,進入“非典型的滯脹”階段。從CPI的情況來看,自去年下半年以來,CPI已呈回升態勢,PPI則連續14個月負增長。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9個月低于10%,持續時間已超過2008年危機爆發時;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僅為9.3%,增速較3個月累計增速回落2.8個百分點,顯示企業產出銷售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應收賬款占工業企業總資產的比重已升至11%以上,暗示工業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已出現惡化苗頭。
內需小幅回升:1-5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增長20.4%,此外,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顯示出逐漸復蘇態勢,5月同比增長12.9%。
進出口形勢嚴峻:出口弱于預期,進口大幅下滑。中國6月份商品出口同比下降3.1%,進口下降0.7%。值得注意的是,年初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約7.9%,對出口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中國出口及進口額同比增速(月度)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國際政策環境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各國紛紛出臺政策,加強對進口產品的監管,保護國內產業。具體來看,印度自2013年3月起正式實行電子產品強制檢驗制度;歐盟自6月6日至8月6日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此外,歐委會計劃出臺原產地標簽新規定。
節能環保類產品成主流:今年以來,各國紛紛出臺能效方面的新標準、新政策,力圖推廣節能低耗產品。德國擬推行家電以舊換新,這將大大減少高耗能舊家電的占比;美國能源之星能效規范開始制修訂,更多新版規范即將出臺。
國內政策環境
經濟方式的轉變:當前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兩個轉變,即從高速增長轉為平穩增長,從規模擴張式發展轉為質量效益型發展,這也奠定了今年整體經濟的基調。
推進城鎮化發展:據測算,我國的城鎮化率每增加1%,就可拉動當年國內銷售總值的1%-2%,即便以2012年國內銷售總值519322億元為基礎,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就可以創造國內銷售總值5200億到10400億元。
節能補貼政策全面退出:截至5月31日,持續一年的節能惠民工程宣告結束。但這并不意味著國家對節能產品的推廣終結,未來有望出臺系統性的節能推廣方案。
二、家電行業總體運行情況
家電行業整體主要經濟指標情況
家電行業利潤明顯回升:工信部數據顯示,2013年1-4月,家電行業主營業務收入3822.50億元,同比增長16.5%;利潤總額170.2億元,同比增長25.4%;累計出口交貨值1110.3億元,增長10.9%。
2013年1-4月家電業營收及利潤情況
數據來源:工信部
家電產銷量實現同比增長:產業在線數據顯示,2013年1-4月冰箱累計生產2587.2萬臺,同比增長5.6%;洗衣機累計生產1922.4萬臺,同比增長4.9%;空調累計生產4055.1萬臺,同比增長8.2%。
2013年1-4月冰洗空累計產量(單位:萬臺)
數據來源:產業在線
家電主要產品原材料價格保持低位:截止6月21日,國內銅價為50070元/噸,同比下滑8.3%,環比下滑4.5%;鋁價為14420元/噸,同比下滑7.8%,環比下滑2.4%,均處于低位。家電主要原材料價格低位徘徊,對家電盈利改善提供良好的成本基礎。
銅鋁現貨價格(單位:萬臺)
數據來源:Bloomberg
家電主要產品價格上揚態勢明顯:4月冰箱市場品牌均價為3312元,同比提升12.32%,環比提高8.06%;空調市場均價3799元,環比提升1.8%,同比提升6.7%;洗衣機市場全部品牌均價2363元,同比提升7%。
冰箱、空調、洗衣機市場價格走勢(單位:元)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