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山東、四川、江西、浙江五產區共建成微晶石生產線52條,其中廣東34條、山東9條、四川5條、江西3條、浙江1條。按一條生產線平均日產量4000方計算,現在微晶石的日產量約20.8萬方。據不完全統計,近期還將有近7條微晶石生產線建成。
2011年,本報發起了“陶業長征——全國瓷磚產能調查”活動,在當年11月份調查結束時,全國微晶石生產線僅為19條(不含拋晶磚),且全部分布于廣東境內。僅10個月時間,山東、四川、江西、浙江等產區均有微晶石生產線投產,并呈持續增加趨勢。
52條微晶石生產線中,34條生產線采用了二次燒成技術,其余均采用一次燒成工藝。佛山某微晶石企業市場部人員告訴記者,該品牌一次燒成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產品優等率達到96%以上,針孔、色差等問題都得到了很好解決。且一次燒工藝在原料、燃料以及人工方面的成本均比二次燒低,“低多少目前我們還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上述人士說。
在山東產區已建成的9條生產線中,只有一條生產線使用二次燒工藝,這與當地擁有三家本土的可提供一次燒微晶釉料的供應商密切相關。開元建陶銷售經理侯剛向本報記者介紹,目前開元建陶微晶石生產工藝、技術均已成熟,并且其公司自主研發的微晶石一次燒釉料經多家企業應用后均反映良好。并在近期陸續派出技術人員協助四川、江西、湖北、廣東、臨沂、淄博等其他微晶石生產廠家進行技術調試、生產。自開元建陶微晶石產品上市以來,產品銷量基本實現產銷平衡。隨著市場發展,今后將逐步擴大微晶石產量。
本報駐四川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四川產區5條線均為二次燒工藝,且釉料均由廣東的釉料供應商國維、遠泰、卓成等企業提供。而這幾家企業也是目前行業微晶釉料的主要供應商。四川大部分生產企業認為微晶石銷量并不大,多數用于水刀拼花。然而四川產區缺乏強勢品牌的支撐,因此微晶石一直在低價徘徊。
與山東、四川產區本土企業熱衷上馬微晶石產品線相比,相隔廣東不遠的江西產區目前尚無一家本土企業建成微晶石線,3條已建生產線均來自廣東與華東企業。在走訪中得知,江西企業對微晶石產品的態度各執一詞。計劃新上微晶石生產線的企業認為,微晶石的利潤高,有利于企業規避無序的價格戰,未來也將會成為一種趨勢。而更多的本地企業則表示,微晶石產品著重于空間展示,而江西大部分企業在終端并沒有與之相配套的品牌專賣店進行展示,且多數店面位于中低端傳統批發市場,其目標消費群的消費能力十分有限,對于他們而言目前并不適合生產、銷售微晶類高端產品。計劃上馬微晶石生產線的江西企業在選擇采用何種燒成工藝時也十分謹慎。盡管目前一次燒工藝具有很大優勢,但真正實施起來卻要面對很多難題,廣東多數企業目前也采用二次燒工藝,因此在企業沒有真正精通一次燒的前提下,未來高安企業要進軍微晶石領域時首選二次燒工藝。
此外,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盡管上馬微晶石的生產線與企業大幅增加,但目前四成以上生產線停產,未停產的生產線亦并未全力開足產能,且大部分企業增改微晶石生產線重在展示技術與生產能力,并爭取在今年年底向經銷商推廣,真正上市的產品并不多。
目前,無論對一次燒還是二次燒技術,關注點除了產品的穩定性外,還集中在釉料布料的數量多少以及燒成時間能否盡可能縮短,最終都為了節省能源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