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指數研究院5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11013元人民幣,環比上漲0.10%。在經過一季度的“由夏入冬”后,中國樓市在4月份延續降溫的態勢,百城房價疲態初顯,上行缺乏動力。
據悉,這是2012年6月“負轉正”以來百城房價連續第23個月環比上漲,但漲幅較上月縮小0.28個百分點。從漲跌城市個數看,當月55個城市房價環比上漲,45個城市環比下跌。
房價下跌城市數量增多
廈門房價環比漲幅居前十
4月,全國100個城市新房均價為11013元/平方米,環比漲了0.1%,已經是連續第23個月環比上漲,漲幅較上月縮小0.28個百分點。從漲跌城市個數看,55個城市環比上漲,45個城市環比下跌,房價上漲城市數量比3月份少了8個。
漲幅居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保定、宜昌、石家莊、珠海、湛江、北海、衡水、連云港(行情 股吧 買賣點)、廈門、張家港。其中,保定、宜昌分別上漲3.35%、3.10%,漲幅最大;而廈門4月新房均價為19495元/平方米,環比漲1.14%。
福州也位列環比上漲的城市中,4月福州新房均價為15656元/平方米,環比漲0.33%。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上漲城市數量多于下跌數量,但4月份房價漲幅超過1%的是11個城市,而下跌超過1%的卻有16個城市。
南京的房價4月環比上漲0.7%,在全國十大城市中力壓上海、北京,排全國第一。
4月跌幅居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江陰、營口、汕頭、南通、江門、泰州、西寧、濰坊、菏澤、臺州。其中,江陰跌幅最大,為3.19%。其他環比下跌的35個城市中,泉州、蘇州等14個城市跌幅在0.5%以內。
成交量下滑帶動房價下跌
樓市降溫態勢或將持續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1日指出,與過去3、4月份時常出現的樓市“小陽春”不同,今年這個時段樓市卻迎來一輪“倒春寒”,市場趨冷。
他指出,100個城市中,近半數城市的房價下跌主要由成交量的下滑帶動,而且今年這樣的降溫態勢恐怕還會持續。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4月截至27日,中國54個城市合計住宅簽約17.25萬套,環比3月下調6.1%。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調幅度達到26%。
成交量下滑的主因在于市場預期的轉向。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在市場降溫、信貸收緊、自住房供應等多方因素的沖擊下,樓市供需雙方的市場預判出現轉向,購房者觀望情緒增多,而房企“讓利跑量”心理漸占上風。
市場轉冷也影響了房企土地購置。對許多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來說,土地市場的降溫將明顯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這也為地方政府出臺“救市”政策提供了動力。
陳國強認為,這體現了市場對政策有所松動的期待,未來將有更多城市加入微調放松現行政策的行列。考慮到官方此前明確的分類調控原則,只要不觸及底線,根據自身城市情況進行的微調或在官方容忍范圍之內。
不過,他也指出,限購政策在許多二、三線城市執行并不嚴格,略微放松對市場的刺激作用也相對有限。受資金監管限制影響,近期中國房地產貸款規模繼續緊縮,同時購房者房貸利率優惠減少。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房地產開發企業迫于資金回款和去庫存壓力,平價開盤、打折促銷等“以價換量”現象增多,全國加入降價行列的樓盤數量也有所增加。
對于降價潮的蔓延,克而瑞研究中心楊科偉等研究員指出,部分是由于市場整體高庫存壓力下,部分企業“搶跑”降價以回籠資金;另一些則是修正前期因定位錯誤導致的價格虛高,例如近期九龍倉在成都項目的價格修正。這些降價信息在市場“敏感期”受到催化,但楊科偉認為,價格修正不會引發樓市的集體性“恐慌”。